寄樊口郑石谷
春日曾交问,炎天不欲书。
亦惭吾事谬,岂愿后人疏。
古有嗤章甫,今无购子虚。
极思樊口酒,共煮井头鱼。
露白蒹葭冷,江清潦水除。
年华已如此,又可膏吾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天时曾经有过交流问候,炎炎夏日里却不想再写信了。也为自己做的事感到羞愧,实在不愿意让后人疏远。古代就有人嘲笑我的愚昧,现在也没有人来购买我虚构的东西。极度渴望喝到那樊口的酒,一起煮井头的鱼。露水使蒹葭变得寒冷,江清水潦除去污浊。时光已经这样流逝,又怎么能为我这辆破车增添润滑脂呢?
去完善
释义
春日曾交问:春天的日子曾经互相问候。
炎天不欲书:炎热的天气不想写信。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中原文明。
子虚:《子虚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赋。这里借指文学作品。
樊口酒:产自樊口的酒。樊口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
井头鱼:一种鱼。
蒹葭:一种水草,寓意着思念。
潦水除:潦水消失,意指雨季已过。
膏吾车:润滑我的车。这里的“膏”为动词,意思是给...加油或润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慨。首联写春日相交询问,夏天不愿书信,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生活中仍保持与朋友联系的热情。颔联写自己感到羞愧的事,希望不被后人疏远,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颈联以古代嘲笑儒士、现在无人购买子虚乌有的故事为例,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友情的珍视。尾联描述了一起品尝樊口酒、共同烹饪井头鱼的场景,以及露白蒹葭的寒冷景象和江水清澈的水面,暗示了时光流逝和华年不再的现实。最后一句表示虽然年华已逝,但仍可继续前进,表达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生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樊口郑石谷》是南宋诗人张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189年至1208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宋金对峙的时期,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张埴,字茂宗,号立藻,浙江钱塘人。他是一位有志向的文人,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中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在诗中,张埴表达了对自己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用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以此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这种情感在当时的动荡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