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桐庐知县员外端修节行富有才名九霄未展于奋飞百里暂劳于绥抚言之美任即动征桡敢赋恶诗用伸攀送
词笔凌云正后生,安贫守道住神京。
昔年南国无虚誉,今日终朝有令名。
杨柳岸边挥袂去,木兰舟里载书行。
琴堂莫作多时计,碧落方开万里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正直淡泊居住在繁华的城市中。
过去在南方的名声不虚,如今赞誉满天下。
在柳树下挥手告别,乘着木船带着书籍前行。
不要计较短暂的得失,碧蓝的天空等待着你翱翔万里。
去完善
释义
1. 新桐庐: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单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一带。
2. 知县:官职名称,主要负责县一级的行政事务。
3. 员外:在唐朝时期,“员外”是对地方官员的尊称,泛指各个部门主管官员以外的其他官员。
4. 端修节行:端正品行,坚守节操。
5. 九霄未展于奋飞:形容怀才不遇,未能施展抱负。
6. 百里暂劳于绥抚:表示出任地方官员的职责是暂时的,目的是安抚百姓。
7. 安贫守道:安心于清贫的生活,恪守道德规范。
8. 神京:古代对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唐代长安城。
9. 昔年南国无虚誉:诗人年少时在南国就已声誉斐然。
10. 今日终朝有令名:现在每天也都保持着美好的名声。
11. 杨柳岸边挥袂去:在杨柳依依的江边告别。
12. 木兰舟里载书行:乘着木兰舟带着书籍离开。
13. 琴堂:县衙门前的广场,借指县衙。
14. 碧落:天空,也指仙境、天堂。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作者用丰富的意象和委婉的表达,赞美了即将上任的官员端修的高尚品质和杰出才能。开篇两句“词笔凌云正后生,安贫守道住神京”表现了端修年少有为、才华横溢且具有高尚品质的形象,同时表达了对他离开京城前往地方任职的惋惜之情。中间四句则描绘了端修的过往成就和未来的责任使命。在送别之际,作者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希望端修在新的岗位上能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结尾两句暗示离别只是短暂的,而前路依然光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他人的诚挚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名为《新桐庐知县员外端修节行富有才名九霄未展于奋飞百里暂劳于绥抚言之美任即动征桡敢赋恶诗用伸攀送》,是唐朝诗人李昉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李昉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学者和诗人。然而,尽管他有着丰富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但在官场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在李昉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盛唐时期的鼎盛阶段,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这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然而,在这个看似和平繁荣的时代,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李昉的这首诗便是通过描绘自己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追求个人抱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挣扎与矛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