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欸乃曲
偏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遗迹中留下痕迹,
顺应世俗和时代却难以轻松自在。
去拜访官员和了解政事,
然而我的小船又回到了九嶷山。
湘江二月的春天水面平静,
满月的微风适合夜晚航行。
摇桨经过平阳的边防哨所,
守备士兵互相呼唤着询问名字。
远处的枫树林被烟雨笼罩,
无论何时都能听到猿猴的鸣叫。
停下来静静倾听曲子中的含义,
如同云山之中美妙的韶濩之音。
零陵以北湘江之东,
浯溪的美景遍布整个湘中。
溪口的石头顶部让人舒适,
谁愿意与我一同做渔翁?
下泷船仿佛进入深渊,
上泷船似乎要飞向天际。
终于来到九嶷郡的泷南,
应该再也没有高人乘兴而来了。

去完善
释义
1. 偏存名迹在人间:偏存,意为意外地留存;名迹,名胜古迹。全句指湘江地区留下的名胜古迹意外地保留至今。
2. 顺俗与时未安闲:顺俗,适应世俗;时,时代。全句谓作者没有过着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也并未完全适应世俗。
3. 来谒大官兼问政:来谒,来到官员住处拜访;大官,高级官员。全句指作者拜访高官并询问政务。
4. 扁舟却入九疑山:扁舟,小船;九疑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为舜帝葬身之地。此句暗示作者拜访完高官后,乘小船回到故乡。
5. 湘江二月春水平:湘江,湖南省主要河流之一;春水平,春天江水上涨。此句描述湘江春天的景色。
6. 满月和风宜夜行:满月,指月亮圆满;和风,微风。此句表示在月色明朗的夜晚出行最合适。
7. 唱桡欲过平阳戍:唱桡,划船的歌声;平阳戍,古代南方边防的军事驻防地。此句描绘作者和友人唱着歌划船经过平阳戍。
8. 守吏相呼问姓名:守吏,地方官员;相呼,相互招呼。此句表示当地官员相互打招呼询问划船人的名字。
9. 千里枫林烟雨深:千里,形容距离遥远;枫林,枫叶林;烟雨,细雨如烟。此句形容远处枫树林在细雨中的美丽景色。
10. 无朝无暮有猿吟:朝,早晨;暮,傍晚;猿吟,猿猴鸣叫。此句表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11. 停桡静听曲中意:停桡,停下划船;曲中意,诗歌蕴含的意义。此句表示聆听船上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12. 好是云山韶濩音:好是,认为是;云山,云雾笼罩的山川;韶濩音,韶濩古乐之声。此句赞美云山林间的音乐声如同古老的韶濩乐曲。
13. 零陵郡北湘水东:零陵郡,今湖南永州一带;湘水东,湘江的东边。此句描绘零陵郡北的湘江美景。
14. 浯溪形胜满湘中:浯溪,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城西南的湘江之滨;形胜,地势险要;满湘中,整个湘江流域。此句表示浯溪优美的地势遍布湘江流域。
15. 溪口石颠堪自逸:溪口,溪流入口处;石颠,山峰顶端;堪自逸,足以自我放松。此句表示在山峰之巅可以尽情享受自然风光。
16. 谁能相伴作渔翁:谁,指代;相伴,陪伴;渔翁,渔夫。此句表示希望有人陪伴自己一起过隐居生活。
17. 下泷船似入深渊:泷,水流急速的地方;深渊,深邃的水面。此句描述下行到急流的船只如同进入深渊。
18. 上泷船似欲升天:上行到急流的船只如同升天。此句描绘上行到急流的船只如同升入天空一般。
19. 泷南始到九疑郡:泷南,急流下游;九疑郡,即零陵郡。此句表示从急流下游开始便到达了九疑郡。
20. 应绝高人乘兴船:应绝,应该断绝;高人,隐士;乘兴船,因兴致而起划行的船只。此句表示不应该再有隐士乘坐因兴致而起的船只来到此地。

去完善
赏析
《杂曲歌辞。欸乃曲》元结:描绘了潇湘夜泊、扁舟游弋的美景和氛围,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到理解。首联“偏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既体现了诗人出仕与归隐之间的矛盾,也暗示了对于世俗的看法;颔联“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则表现了他的抱负与理想,虽然身居庙堂之上,但心却在山水之间;颈联和颔联分别描绘了湘江夜景、平阳江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景的赞赏;尾联通过零陵郡北的风光描述,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隐居之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欸乃曲》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唐朝的一个繁荣时期,但也是社会矛盾逐渐积累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元结正担任道州刺史。他是一个关心民生、关注百姓疾苦的官员,对民间的贫困和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渔民辛苦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不公正命运的抗争。
此外,唐朝的天宝年间,虽然表面繁荣,但实际上已经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种子。朝廷的腐败、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的动荡等因素,都为元结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他的笔下,渔民的生活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坚韧的精神,这正是对那个时代民众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