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赵裕卿酒
拟学粗豪去索尝,独醒岂易敌愁肠。
白衣终到东篱下,自是渊明等得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尝试去体验粗犷豪放的文化风格,清醒的头脑却难以抵挡伤感的情感。最终,我在东篱之下找到了这位身着白衣的人,他就是陶渊明,正忙着等待与我相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惟信:南宋末年的文人,生平不详。
2. 促赵裕卿酒:催促赵裕卿喝酒。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叫赵裕卿的人,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背景,无法得知详细的人物信息。
3. 拟学粗豪去索尝:模仿粗犷豪迈的性情去尝试。这里的“粗豪”可能是指赵裕卿的风格或者性格特点。
4. 独醒岂易敌愁肠:独自清醒地面对世事很难抵挡内心的忧愁。这里的“独醒”可能指赵裕卿的清醒和独立,也可能指作者的自我反省。
5. 白衣终到东篱下:最后身着素衣来到了菊花丛中。这里“白衣”代指文人墨客,而“东篱”则指菊花,暗含陶渊明饮酒赏菊的情境。
6. 自是渊明等得忙:自然像陶渊明那样的人在等待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忙碌。这里的“渊明”指的是陶渊明,这句诗意味着虽然陶渊明在等待,但他也会在等待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忙碌与充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促赵裕卿酒”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美酒、共叙离情的情感。首句“拟学粗豪去索尝”,意为自己试图学习粗犷豪迈之态去品尝美酒,但终究无法摆脱忧愁的困扰。次句“独醒岂易敌愁肠”,暗示着诗人在独自清醒的时候,难以抵挡内心的愁绪。
第三句“白衣终到东篱下”,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描述自己终于在东篱之下找到了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最后一句“自是渊明等得忙”,则是感慨自己的心境终于与陶渊明一般,不再为世俗所累,得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促赵裕卿酒》为南宋诗人吴惟信所作。这首诗作于公元1279年,正值南宋末年。当时,蒙古帝国对南宋发动战争,南宋国势衰颓。诗人吴惟信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早年曾为幕僚,后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在创作这首诗时,他正处在一个颠沛流离、生活困顿的时期。
时代背景下,江南地区繁华依旧,但随着战乱的逼近,民间疾苦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内部纷争不断,政治腐败严重,导致国力日渐衰弱。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吴惟信作为一名失意文人,更加向往和平宁静的生活。他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渴望与朋友共饮畅谈的心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