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二首 其七
斩鲸龙头角,截虎豹爪牙。
烂泥团受用不尽,踏著刺方见作家。
谁在画楼沽酒处,相邀来吃赵州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劈开凶猛的鲸鱼和老虎的头角,断掉威猛的豹子爪牙。
看起来是普通的烂泥,却有着无尽的用处;只有亲身尝试,才能体会它的价值。
在哪里有人出售美酒,请一起品尝美味的赵州茶。
去完善
释义
1. 斩鲸:比喻战胜强大之敌。鲸,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斩鲸,即形容以实力击败强敌。
2. 龙头角:龙在佛教中象征佛性或真如,头角代指“性”。此句表示认识并掌握自性。
3. 截虎豹:喻指降服凶猛之物。虎豹,猛兽,借指恶行、邪念等。
4. 烂泥团:喻指现实生活、尘世之中。烂泥,指稀松的土壤。团,聚集成团。
5. 受用:接受待遇或好处。此处指生活在尘世间的好处。
6. 踏著刺:形容历经困难与挫折。踏,踩踏;刺,刺痛之处。
7. 作家:此处指禅宗的觉悟者、成就者。家,家数,一种宗派、教派的术语。
8. 画楼:有彩绘装饰的楼阁。
9. 沽酒:买酒。
10. 赵州茶: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所倡导的一种禅定修行方式。此处指通过禅修来达到解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如净所写的一首禅诗,用以表现禅宗悟道的境界。首句“斩鲸龙头角,截虎豹爪牙”,形象地描绘了禅师勇悍地向传统佛教教条挑战的果敢精神。次句“烂泥团受用不尽,踏著刺方见作家”则揭示了实践者不断打磨心境,在历经磨难中看清自我的真理。最后两句“谁在画楼沽酒处,相邀来吃赵州茶”则是提醒人们在繁华世界中保持清醒,追求真实的自我。全诗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禅宗刚烈的一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十二首 其七》是南宋时期高僧释如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140年至1200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释如净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金兵入侵中原,导致南宋朝廷被迫南渡,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均受到严重影响。释如净身为一位佛教高僧,目睹了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深感痛惜。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苦难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众生苦难的深切同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如净广泛传播佛法,致力于拯救众生的灵魂。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众生的慈悲关爱。这首《偈颂十二首 其七》正是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佳作,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