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宴石鱼湖作

标题包含
夜宴石鱼湖作
风霜虽惨然,出游熙天正。登临日暮归,置酒湖上亭。 高烛照泉深,光华溢轩楹。如见海底日,曈曈始欲生。 夜寒闭窗户,石溜何清泠。若在深洞中,半崖闻水声。 醉人疑舫影,呼指递相惊。何故有双鱼,随吾酒舫行。 醉昏能诞语,劝醉能忘情。坐无拘忌人,勿限醉与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元结(719年-772年),字次山,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元结年轻时就才华横溢,他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历任右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等职。在安史之乱期间,元结组织义军抵抗叛军,保...查看更多
yin_4136
去完善

译文
尽管外面风雪交加,但是出游的心情依旧欢快。登上山巅已是傍晚时分,我们在湖边亭子开筵畅饮。明亮的烛光照亮幽深的泉水,光华映照满座宾客。宛如见到初升的太阳从海平面冉冉升起,晨光朦胧而温暖。 夜深了,寒气袭人,我们关上了窗户。流水穿过岩石间,发出清凉的声音。这情景就像身处深邃的山洞,能听到半山腰的水声。迷醉的人错把倒影当舟船,互相提醒不要惊慌失措。为什么会有两条鱼跟随我们的船只游动呢?也许是沉醉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了吧。 喝醉了的人往往口无遮拦,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不必拘泥于自己的清醒或醉酒状态,只要尽情享受此刻的美好就好。
yin_4136
去完善
释义
1. 熙天:太阳照耀的天空。熙,光明。 2. 置酒:摆放酒席。置,放置;酒,美酒。 3. 高烛:高高的蜡烛。烛,照明工具,这里指蜡烛。 4. 泉深:湖水深处。泉,水源,这里指湖水。 5. 光华溢轩楹:光辉明亮照满了整个厅堂。轩,古代一种有窗的长廊或小屋;楹,房屋的前柱。 6. 海底日:从海底升起的太阳。形容日光透过水面反射出来的景象。 7. 石溜:山泉水滴落的声音。石溜,即石上流水。 8. 半崖闻水声:在山崖边可以听到水流的声音。 9. 醉人:喝醉的人。 10. 舫影:船的影子。舫,古代的一种船。 11. 递相惊:互相提醒。递相,相互;惊,提醒。 12. 双鱼:两条鱼。 13. 醉昏能诞语:喝醉后胡言乱语。昏,模糊不清;诞语,胡说八道。 14. 坐无拘忌人:座中没有拘束和忌讳的人。坐,座位;拘忌,拘束和忌讳。
yin_4136
去完善
赏析
《夜宴石鱼湖作》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置身于湖边亭阁,欣赏着石鱼湖的美景。诗人以高烛照亮湖水,使得水光映射到室内,仿佛看到了海底的太阳初升。在这寒冷的环境中,泉水依然清泠泠地流淌,恍如身在深洞之中,能听到半山腰的水声。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船上的人们喝得大醉的场景,他们看到船影相互传递着惊奇,甚至看到两条鱼随着他们的船只游动。在酒精的作用下,人们忘记了拘束和礼节,不论是沉醉还是清醒,都可以随意畅谈。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宴石鱼湖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不拘小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yin_4136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宴石鱼湖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结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所作。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时期,战争使得民众生活困苦,家国离散。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元结作为官员,深刻感受到了百姓的苦难和战争的残酷。 同年,元结被任命为道州刺史,面对战乱后的满目疮痍,他积极采取措施,救济灾民,恢复生产,使道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以诗为友,抒发情感。 石鱼湖位于湖南永州,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夜宴石鱼湖之时,元结与朋友畅饮畅谈,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安宁时光。在这一刻,他暂时忘却了战乱的困扰,将心中对和平的渴望寄托于美景之中。 通过描绘石鱼湖的美丽夜景和与朋友共度的欢乐时光,元结展现了他在乱世之中的坚韧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夜宴石鱼湖作》也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yin_4136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