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言
日薄寒浓春意微,花须柳眼尚依稀。
为言羯鼓休频打,催得先开即早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西下,寒气渐浓,春天的气息若隐若现,花朵的花蕊和柳树的嫩芽还隐约可见。请别频繁地敲击羯鼓,因为它会催促花儿早早开放,然后早早凋谢。
去完善
释义
《为言》:该诗选自南宋诗人罗与之的《西山览胜集》。
1. 日薄寒浓:意指太阳逐渐落山,气温随之降低。"日薄"是古诗中常见的词语,如杜甫的《佳人》中有"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2. 春意微:这里的"春意"指的是春天的气氛或景象。"微"有轻微、微弱的意思,表示春天的气息并不浓烈。
3. 花须柳眼:是对早春景色的描绘,其中"花须"指新生的花朵;"柳眼"则是形容初生的柳芽。这些词语都用来表达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的景象。
4. 羯鼓:古代打击乐器的一种,起源于中亚。在唐朝时传入中国,因其声音洪亮,所以常被用于宫廷庆典等场合。在这里,诗人用"羯鼓"一词来表达对春天早早来临的不满情绪。
5. 催得先开:这里是指春天提前到来,导致植物过早地开花。
6. 即早飞:指春天刚一到来,昆虫们就纷纷开始活动,预示着生命的勃发。
整体来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自然规律被破坏的不满。
去完善
赏析
罗与之的《为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天气、花朵和柳枝的描述,展现了春天初到时的生机与活力。在诗人眼中,春天似乎有些羞涩,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感觉春意阑珊。首句“日薄寒浓春意微”,将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悄然来临的景象展现出来。接下来“花须柳眼尚依稀”则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天中的花朵和柳树,形象生动,凸显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两句“为言羯鼓休频打,催得先开即早飞”则是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其中“羯鼓”是古代打击乐器的一种,此处用来形容春天来临的声音。诗人认为频繁地催促花开,反而会加速花朵凋谢的过程。这句话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过分追求完美,有时候顺其自然,让一切自然而然地进行才是最好的选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为言》是南宋诗人罗与之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抒发的是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的忧愤之情。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这正是南宋中期,内忧外患不断,朝政腐败严重,国家民族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刻。
罗与之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勤奋好学,以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而闻名乡里。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只能在乡村教书为生。这种经历使得他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对国家民族命运有着强烈的关切之情。
在创作《为言》时,罗与之目睹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对外敌入侵束手无策,对内压迫百姓导致民不聊生。他痛心疾首地谴责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哀叹自己虽怀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才能的现实。同时,他也对那些献媚权贵、曲意逢迎的小人表示出极大的厌恶和鄙视。
综上所述,罗与之在宋宁宗嘉泰年间创作《为言》这首咏史怀古诗时,身处动乱的社会环境,亲身经历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忧虑。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愤之情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