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春

标题包含
送春
政是风光欲别时,可堪烟外雨丝丝。 怕看太白余春赋,嫌诵渊明止酒诗。 昼短拟教持蜡炬,愁深悔不下书帷。 自知无计能遮道,任作园林隔岁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政治如同风景在离别时刻展现,烟雾之外细雨绵绵惹人哀伤。 害怕阅读李白描绘春天的诗篇,也厌倦诵读陶渊明饮酒止诗的哀怨。 白天短暂让人想用烛火照明,忧愁太深让我后悔没有放下书本。 我明白无法阻止世事无常,就让园林寄托我们相隔一年的期望。
去完善
释义
1. 政:通“正”,恰好。 2. 太白: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3. 余春赋:指李白的《春思》一诗,表达了离愁之情。 4. 渊明:指晋代诗人陶渊明,他在《止酒》诗中表达了放弃饮酒的决心。 5. 蜡炬:蜡烛。 6. 下书帷:放下书本。 7. 无计:没有办法。 8. 遮道:阻拦道路。 9. 隔岁期:期待来年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之情。首联写别离时的风景,“政是风光欲别时”意味着美好的春光即将结束,让人感叹不已。颔联通过“怕看太白余春赋”和“嫌诵渊明止酒诗”表达了对离别之际的无奈与不舍。颈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忧虑,白天变短,蜡烛点起,但心中的忧愁却无法消散。尾联则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离去无可挽回的无奈,唯有期待来年的再会。整首诗借助于各种意象和情感,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春》是南宋诗人罗与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政权风雨飘摇,社会矛盾激化。然而,作为地方官的罗与之却能以民生为重,关心百姓疾苦,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这一时期,他深入基层了解民众需求,积极推行各种有益于民生的政策。在他的努力下,地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尽管政务繁忙,但罗与之仍然热爱文学创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抒发了自己对于春天的感慨。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罗与之对春天饱含深情地进行了描绘。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揭示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通过这首《送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慨,以及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