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泛舟秋怀

标题包含
泛舟秋怀
白露消磨暑,丹枫点画秋。 闲吟小山赋,归思大江流。 世尽营三窟,人谁乐一丘。 篷窗有佳致,月朗政风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露消散炎热时,枫叶点缀描绘秋意。 闲暇时低声吟诵小山赋,思绪回到那奔流不息的大江。 世上之人都在经营多个避风港,谁又真正乐于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面对窗外的景致,心中涌起喜悦之情,月色明亮正适合秋风休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泛舟:在船上漫游。这里指乘船在水面上漂浮。 2. 白露:秋天的节气之一,此时昼夜温差变大,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成露水,早晨露水因阳光照射而变成白色,所以叫白露。 3. 消磨:逐渐消失。 4. 丹枫:红枫树。 5. 点画:点缀、绘画。这里是说红枫树的红色为秋天增添了色彩。 6. 闲吟:悠闲地吟唱。 7. 小山赋:指战国时代楚国文学家宋玉的《小山赋》。 8. 归思:思念故乡之情。 9. 大江:长江。 10. 世尽营三窟:世人都在谋求三个安身之处。这里是指世人为了躲避灾难,会事先找好几个藏身的地方。 11. 三窟:原意是狐狸为了避祸,会事先挖好三个洞穴。后来比喻为躲避灾祸而预先准备的退路。 12. 人谁乐一丘:谁会满足于只有一个栖息之所呢?这里是指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3. 一丘:一个隐居的地方,这里比喻为简陋的住所。 14. 篷窗:指船上的窗户。 15. 佳致:美好的景致。 16. 月朗:月光明亮。 17. 政:正好。 18. 风休:风停歇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泛舟秋怀》是南宋诗人罗与之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诗人在白露和丹枫的季节更替中感受了秋天的到来。“白露消磨暑”以白露的来临形象地表明了夏日的消减,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丹枫点画秋”则以丹枫的形象体现了秋天的特色。诗人在这两句中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与自己的情感变化融为一体。 “闲吟小山赋”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在这里所提及的小山赋指的是东晋著名文人谢灵运的山居之作《山居赋》。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同时,“归思大江流”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故乡、亲近自然的情感。 紧接着的两句,“世尽营三窟,人谁乐一丘”诗人感叹世人都在谋求各自的前途和利益,没有几个人真正乐于过上与世无争、宁静淡泊的生活。这种对比表达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篷窗有佳致,月朗政风休”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船上的生活情景。“篷窗有佳致”是说在船上欣赏美景,心境怡然;“月朗政风休”则是说当明月高悬,风儿轻拂的时候,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而美好。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世俗生活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寄情山水、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怀。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淡雅而又深邃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舟秋怀》是南宋诗人罗与之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罗与之在青年时期,曾游学江淮之间,以勤奋好学著称。后步入仕途,担任江西赣州信丰县尉、通判等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在官场上的升迁并不顺利,时常感到怀才不遇。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抒发壮志未酬的诗篇,如《泛舟秋怀》等。 在这首诗中,罗与之以秋景为背景,通过泛舟江上,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个人遭遇的不满。同时,他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这种情感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因为当时南宋政权虽然偏安江南,但北方领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罗与之无法忍受这种现状,因此发出了“世事恨难料”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