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流

标题包含
临流
习习凉飔起素波,临流解带小婆娑。 秋光已共芦花老,夜雨那胜落叶多。 不觉儒酸同纠缠,极知妄想尽销磨。 笈中班史犹堪质,肯作商声宁戚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习习凉风吹拂素波荡漾,面对流水解开衣带婆娑起舞。 秋天的风光已经与芦花一起老去,夜晚的雨滴不如落叶那般繁多。 不知不觉间与文人墨客产生共鸣,深知妄想都在时间的消磨中消失殆尽。 书袋中的班史依然值得品味,又怎会去模仿商人祈求腾达的声音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习习:微风吹拂的样子。 2. 凉飔:凉爽的微风。 3. 素波:平静的水面。 4. 婆娑:原指舞姿优美,这里表示轻松自在的状态。 5. 秋光:秋天的景色。 6. 芦花:芦苇的花穗,通常在秋天变白。 7. 不觉:不知不觉间。 8. 儒酸:形容文人迂腐矫饰的习气。 9. 纠缠:相互牵扯。 10. 极知:深知。 11. 妄想:不切实际的念头。 12. 销磨:消磨,消磨时光。 13. 笈中:书籍中。 14. 班史:指史书。 15. 质:询问,请教。 16. 商声:古代五声音阶之一,也指商调的音乐。 17. 宁戚歌: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以歌颂舜尧而著名。
去完善
赏析
《临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江河之畔,迎着习习凉风,感受着秋天的到来。在诗人的眼中,这秋天的美景如同一幅泼墨山水画:远处的芦苇花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夜晚的雨滴落在落叶上,更增添了一丝寂寥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己学识与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世界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流》是南宋诗人罗与之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民生疾苦愈发严重。 罗与之作为南宋的一位民间诗人,其诗歌主要表现民间生活和社会现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人民性。他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因此在他的诗中常常表现出对民生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在《临流》这首诗中,罗与之通过对河边洗衣妇女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农村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洗衣妇女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对她们辛勤劳动却没有得到应有回报的同情和惋惜。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不顾民生、穷兵黩武的不满和愤怒。 总的来说,《临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诗人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描绘河边洗衣妇女的辛勤劳动,表达了其对民生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