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叶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撰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花与紫花已飘零,草地失去了芬芳,此时最适合拿着拐杖走向池塘。观赏花朵或许不如观察绿叶,绿色的影子错落有致,让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释义
1. 红紫:泛指花,这里指代花朵。
2. 飘零:凋谢,散落。
3. 不芳:不再开花或花香减弱。
4. 始:开始,逐渐。
5. 宜:适合,应当。
6. 撰杖:拄着手杖。
7. 向:朝,对着。
8. 池塘:池塘水面,常用来形容宁静的景色。
9. 看花:欣赏花朵。
10. 应:应该,或许。
11. 不如:比不上。
12. 绿影:绿色的树影。
13. 扶疏:树木枝叶繁茂,四下伸展的样子。
14. 意味:意蕴,暗示。
15. 长:深长,深远。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红紫飘零草不芳”开篇,描绘出暮春时节花朵凋谢、绿叶葱葱的景象。接下来的“始宜撰杖向池塘”意味着诗人开始关注周围的自然风光。 接下来,诗人通过比较“看花应不如看叶”,表明了绿叶更能引起他的关注和欣赏。而最后的“绿影扶疏意味长”则进一步揭示了绿意盎然的树叶所带来的深远意蕴。这首诗通过对绿叶的关注和欣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看叶》是南宋诗人罗与之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这一时期的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势力日益强大,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同时,国内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
罗与之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家境困难。然而,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立志报国。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高中。后来,他在当地担任了一些小官职,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此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底层百姓的生活困境,对他们的悲惨命运深感同情。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南宋王朝正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金国的威胁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外,南宋社会的阶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巨大,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这样的背景下,罗与之通过观察树叶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