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玉梁道中杂咏 其九

标题包含
玉梁道中杂咏 其九
蒙鸿玉梁境,缥缈云霞仙。 月坛白云洞,遗址空依然。 千年唯乱石,蹲踞秋山烟。 徘徊莫可觅,酌尽丹井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的美好仙境中,云雾缭绕,仿佛与世隔绝。月光照耀在白云洞之上,那里的遗址虽然已经荒废,但依然让人心生感慨。千年的时光过去,只剩下乱石堆砌在那里,静静地守望着秋天的山景。在这个美好的地方徘徊寻找,感受着丹井的泉水滋养身心。
去完善
释义
1. 蒙鸿:指混沌未开的状态。这里可能形容地方遥远,也可指地域的荒芜状态。 2. 玉梁:即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北郊。 3. 缥缈:形容云雾飘荡不定的样子。 4. 月坛:此处应指月坛寺,在云南昆明东南的石林附近。 5. 白云洞:具体所指待考,可能是指月坛寺附近的某个洞穴。 6. 遗址:过去的遗迹、遗物等。 7. 蹲踞:意为蹲坐,描绘石头形状。 8. 徘徊:来回走动。 9. 酌:斟酌,品尝。 10. 丹井:古代道家炼丹的场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游览仙境的诗篇。诗中作者以玉梁为背景,运用蒙鸿、缥缈等词语,构造了深邃莫测的仙境。“月坛”和“白云洞”让人联想到幽静的地方,富有神秘感。而“遗址空依然”又勾起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怀旧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千年唯乱石,蹲踞秋山烟。”展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诗人通过"蹲踞"一词将石头拟人化,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后面的"徘徊莫可觅,酌尽丹井泉。"则是表达出作者在寻找和探索过程中的困惑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梁道中杂咏 其九》是南宋诗人罗与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严重。罗与之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诗人,以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背景,创作了这一系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在罗与之生活的年代,南宋政权风雨飘摇,北方领土丧失殆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罗与之身为士人,深知民间疾苦,因此他在旅途中写下了这组诗,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关注国家前途命运,关注民生问题。许多文人志士积极提倡和实践儒家“仁政”思想,希望通过改革政治、改善民生来振兴国家。罗与之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