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玉笥山投龙洞

标题包含
登玉笥山投龙洞
扪萝入幽谷,眼界益峥嵘。 石壁断人迹,泉流间鸟鸣。 日高云未散,秋晚草犹荣。 坐久无归意,悠然世念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藤蔓进入幽深的山谷,视野变得更加险峻壮丽。 峭壁阻断了人的足迹,而山间清泉中传来鸟儿的鸣叫。 太阳升高但云雾还未消散,秋天的傍晚草木依然茂盛。 坐在那里很久都没有想要回家的念头,心满意足地感觉世间杂念都变轻了。
去完善
释义
1. 扪萝:拉住藤蔓。指沿着山势攀援而上。 2. 幽谷:深而幽静的山谷。 3. 眼界:所见到的范围。 4. 峥嵘:形容山势险峻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5. 石壁:岩石形成的峭壁。 6. 人迹:人的足迹。 7. 泉流:流动的泉水。 8. 间:夹杂。 9. 日高:太阳升高。 10. 云未散:云雾还没有散去。 11. 秋晚:秋天将尽的时候。 12. 草犹:草木还是。 13. 坐久:久坐。 14. 无归意:没有想回去的意思。 15. 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16. 世念:世俗的意念。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扪萝入幽谷”起笔,展现了进入深山的艰难历程,通过描写蜿蜒的山路和峭立的悬崖,表现了山谷的幽静、险峻,也反映出作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接着,他描述了山中特有的风光:“石壁断人迹,泉流间鸟鸣”。这两句诗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似乎可以听到水流声和鸟儿的歌声。随后,罗与之提到了太阳高高挂起,白云尚未散去,虽然已经是秋天,但地上的草仍然郁郁葱葱。这些诗句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最后两句“坐久无归意,悠然世念轻”则点明了诗歌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在深山中静坐片刻后,便忘记了尘世的纷扰与烦恼,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放松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与之的《登玉笥山投龙洞》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此时正是南宋中晚期,距离南宋灭亡仅有数十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逐渐衰落,北方金人入侵,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罗与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也颇富戏剧性。罗与之原本出身贫寒,后来因为文才出众而被推荐为官员,但最终因为政见不合而选择辞官归隐。他的诗作多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登玉笥山投龙洞》时,罗与之正身处江西吉州的一个山区。这里的自然环境给了他许多创作灵感,他通过对玉笥山投龙洞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心灵宁静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和惆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