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赤壁
吴王岘畔泛川流,赤壁矶头半日游。
胜地空余豪杰迹,扁舟不载古今愁。
极知风景终无异,莫念天时逝不留。
伤事伤怀长太息,静看江面没浮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吴王岘上飘着长江流水,赤壁矶头游玩了半天。
英雄的痕迹留在胜地里,小船载不走古今的忧虑。
非常清楚风景始终不变,不要挂念时光流逝不会留下。
悲伤的事情和感情让人深深叹息,静静地看着江面升起又落下的水泡。
去完善
释义
1. 吴王岘: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县,是古代长江沿岸的一处名胜古迹。这里曾经有吴王孙权饮酒赏月的场景,因此得名。
2. 赤壁矶头:指赤壁之战的古战场遗址,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赤壁市。公元208年,东吴的孙权与蜀汉的刘备联合在此击败了曹操的军队,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3. 胜地:形容美好的地方,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4. 扁舟:指小船或渔船。
5. 天时:指自然界的气候条件,如季节、天气等。
6. 伤事伤怀:形容因为失去美好事物而产生的悲伤情绪。
7. 太息:表示深深的叹息。
8. 浮沤:指水面上的泡沫或水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吴王岘畔泛川流”起句,借用了赤壁之地的历史背景,描述了诗人乘船游览赤壁的情景。接下来用“赤壁矶头半日游”来说明此次游览的时间不长,表达出诗人在短暂时间内游历古迹的感慨。颔联“胜地空余豪杰迹,扁舟不载古今愁”是对赤壁遗迹的描绘,这里曾有过英雄豪杰的战斗故事,而今只剩下遗址供人凭吊,而在这样的地方乘船游览时,诗人却感觉到时间消逝、古今之愁不再被景物激起。颈联“极知风景终无异,莫念天时逝不留”则表达了诗人从历史的视角看待自然景观和世事变迁的观点,他明白不管岁月如何更迭,自然风光终究不会改变,因此不必为时光流逝而感伤。尾联“伤事伤怀长太息,静看江面没浮沤”体现了诗人面对赤壁旧址的沉思和哀叹。诗人虽在游览名胜古迹时产生了许多感触,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下往事,静观江水中的泡沫沉浮,体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胸襟。整首诗通过赤壁一地的历史及自然景色,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次赤壁》是南宋诗人罗与之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罗与之的个人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但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他的诗歌创作以关注民生、揭露社会矛盾为主,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此外,他还关心民间疾苦,积极参与救灾济贫等公益事业,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罗与之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南下,宋朝被迫南渡,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此时,国内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罗与之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深感痛心,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舟次赤壁》这首诗便是罗与之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暗示了南宋王朝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呼吁统治者勿忘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振兴国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