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才是

标题包含
才是
忍看繁红委路尘,空余野草绿无垠。 人生忧乐何终极,才是迎春又送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那繁华的花朵凋落在路上化为尘土,只留下无尽的绿色野草。人生的忧愁和快乐到底有什么是永恒的,刚刚迎来春天又要送走春天。
去完善
释义
罗与之:南宋诗人。这首诗歌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起落与无常,同时表达了对人生悲喜的无常之感。以下是诗中的词语注释: 1. 忍看:忍受看到。表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消失感到痛惜。 2. 繁红:这里指盛开的花朵。 3. 委路尘:指花朵凋谢后散落于地面,渐渐被尘土覆盖。 4. 空余:只剩下。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消失的惋惜之情。 5. 无垠:没有边际,形容草地的广阔。 6. 人生忧乐:指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7. 何终极:没有终结的时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无奈之感。 8. 才:刚刚,刚要。 9. 迎春:春天到来时。
去完善
赏析
罗与之的这首《才是》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兴衰的景象,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短暂。诗的开篇通过“忍看繁红委路尘,空余野草绿无垠”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凋谢后,繁华落尽,只留下无尽的野草绿意盎然的场景。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以“忍看”和“空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同时传达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接下来的“人生忧乐何终极,才是迎春又送春”两句,诗人由自然界的生死轮回联想到人生百态。在这里,“忧乐”代表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而“终极”则意味着这些情感的无常与短暂。诗人感叹,人们刚刚迎来春天,享受生活的美好,转眼间又要送走春天,面对生命的逝去。这种情感的变化如同四季更替,无法掌控。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质朴的语言传递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中各种情感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充满了诗意,让人们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才是》是南宋诗人罗与之的代表作。它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年),当时诗人正值中年,官场上不得志,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民生疾苦。他亲眼目睹了农民辛勤耕作,却仍然难以维持生计的困境,对此深感同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嘉泰年间,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统治者却对人民的苦难置若罔闻,依然过着奢侈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对比激发了罗与之的愤慨和忧虑。他在诗中通过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 此外,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以抒发自己对国家、社会的关切之情。罗与之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又有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