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徐径坂衡阳使君韵示林敬则

标题包含
次徐径坂衡阳使君韵示林敬则
千仞冈头一振衣,共嗟凤德卧郊扉。 近锄萧艾知天意,会见朝阳露欲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腾(1172年-1231年),字茂实,号庸斋,南宋福州府福清县(今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历仕宋宁宗、宋理宗两朝,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卒谥“文定”。 赵汝腾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高山之巅,振翅飞翔,共享凤凰般的品质,即使卧居乡间也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辛勤地除去杂草,我们才能理解上天的意旨,看到那初升的太阳和即将消逝的露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这里是依次的"次",意思是按照顺序排列。 2. 徐径坂:人名,即徐径,生活在宋朝时期。 3. 衡阳使君:官职名称,这里指代徐径坂当时的职务。 4. 赵汝腾:字子直,号东窗居士,宋宗室,南宋理学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宋诗之冠”。 5. 千仞冈头一振衣:意思是登上高山之巅,整理一下衣服。千仞,形容山极高;振衣,拂去尘土整理衣装。 6. 嗟:感叹词,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惋惜或感慨。 7. 凤德:此处比喻高尚的品德,以凤凰象征。 8. 卧郊扉:卧,闲适的样子;郊扉,城郊的住宅,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9. 近锄萧艾知天意:萧艾,两种草本植物,此处以萧艾喻指那些奸邪小人;天意,上天的旨意。 10. 会见朝阳露欲晞:晞,干。这句话是说,不久就能看到太阳升起,露水也会很快被晒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汝腾的一首七言诗。诗中作者以“千仞冈头一振衣”开篇,展现了一种站在高峰之上、放眼四方的开阔视野和豪迈之情。接着通过“共嗟凤德卧郊扉”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期待。然后,用“近锄萧艾知天意,会见朝阳露欲晞”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主义情操,又表达出他对现实困境的深刻理解。 全诗气势磅礴,情感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特别是诗中表达的对于人才的关注和对理想的坚持,更是显示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次徐径坂衡阳使君韵示林敬则》是南宋诗人赵汝腾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258年,此时正值宋理宗在位时期。 在这一年里,赵汝腾时任秘书省校书郎,他关注国家时局,时常忧心忡忡。当时北方的蒙古势力逐渐壮大,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压力。内政方面,理宗皇帝在当政后期奢侈无度,腐败严重,朝纲废弛,民不聊生。 在此背景下,赵汝腾深感忧虑,他看到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期望有贤能之人挺身而出,拯救百姓于苦难。因此,他在诗歌中以表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友人的劝诫和激励。同时,他也对国家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在艰难的处境中找到解决困境的办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