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
天外东风吹塞沙,忽闻归雁落梅花。江城此夜正春雨,独倚阑干心到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边的东风吹动着边塞的沙尘,突然听到归雁落在梅花的枝头。江城的这个夜晚正是春雨连绵的时候,独自靠着栏杆,心中却已经飞回了故乡。
去完善
释义
1. 天外:形容距离遥远的天空之外。
2. 东风:指春风。
3. 塞沙:指边塞地带的沙漠或风沙。
4. 归雁:指春天北飞的雁群。
5. 梅花:这里是指春天的花朵。
6. 江城:江边的城市,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城市。
7. 正春雨:正在下雨的春天。
8. 独倚:独自依靠。
9. 阑干:即栏杆,这里用来表示倚靠的地方。
10. 心到家:心里想着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柏在春天怀念故乡的心情。首句“天外东风吹塞沙”以春风、沙漠的景象开篇,表现了诗人在异地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忽闻归雁落梅花”中,诗人听到大雁的叫声,突然想起远方的家乡,象征着在外漂泊的游子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接下来的“江城此夜正春雨”描述了诗人所在的江城的春雨之夜,烘托出诗人的孤寂心境。最后一句“独倚阑干心到家”表达出诗人独自倚靠栏杆,心中思念着远方的家乡亲人,体现了他深深的乡愁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思亲》是唐代诗人陈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为:“戍楼望断是江陵,长信宫中小糠秸。回首故乡千里外,楚山连梦雨冥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身处战乱时期的无奈与忧虑。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思亲》诗应创作于安史之乱(755-763年)期间,当时唐朝社会动荡,战火纷飞,百姓生活困苦。
陈柏在安史之乱时期的人生际遇并不详实,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他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他在《思亲》一诗中表达了在戍楼遥望故乡的渴望,以及对家人平安的担忧。这种情感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在同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状况极为严峻。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使得唐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陈柏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自然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以及人们的心理感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