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焦山塔二首 其一
远寻兰若访参寥,仰见龙蛇窟宅高。试上云梯舒望眼,蓬莱咫尺限云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找那遥远的寺庙拜访高僧,抬头仰望那洞穴犹如飞龙盘旋。登上高峰,放眼望去,那神秘的世界仿佛就在眼前,却被云海隔断,好似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去完善
释义
1. 远寻:远方的追寻。
2. 兰若:佛教寺庙。这里指焦山寺。
3. 参寥:宋僧道潜的号。这里是借指寺中僧人。
4. 龙蛇:形容山的形状像龙蛇起伏。
5. 窟宅:洞府。这里指山体。
6. 云梯:形容高的楼梯。
7.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焦山。
8. 咫尺:距离很近。
9. 云涛:波涛汹涌的海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临焦山塔为题,表达了诗人追寻超凡脱俗之境的志趣。首句“远寻兰若访参寥”中,“远寻”体现出发掘幽静之地的决心,“兰若”为佛教用语,代表清静之地,“访参寥”则表达了诗人拜访高人、寻找精神归宿的愿望。次句“仰见龙蛇窟宅高”中,“龙蛇”象征高远、宏大,“窟宅”表示藏身之处,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接下来的“试上云梯舒望眼”,描绘了诗人在登上高处时舒展视野的画面,并暗示其心态的豁然开朗。而“蓬莱咫尺限云涛”则通过提及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境,传达出虽然理想世界看似近在咫尺,但仍有无数艰难阻隔的感受。整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行为,表现出诗人勇于追求真理与理想的壮志,同时也揭示了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艰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登焦山塔二首 其一》,是由南宋著名诗人陈柏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左右,具体年份不可考。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转折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陈柏的人生际遇也颇不寻常。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然而,在他成年之时,正是金兵南侵、国家动荡的关头。他曾投身军旅,为国效力,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弃武从文,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诗人。
在陈柏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北方的领土则被金国占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社会现实,使得陈柏的诗作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关怀。
在这首《登焦山塔二首 其一》中,陈柏以登塔远眺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山的壮美,同时又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陈柏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