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吴仲山
声利驱人万毂忙,何如林下玩幽芳。
一池草色春不尽,半树梅花月也香。
古锦忽分诗眼巧,短牋难寄话头长。
相望正恨相逢晚,莫惜来过剪韭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熙攘名利追逐人群皆忙碌,怎比得在林间享受清幽芬芳。
春日里的一池绿草生生不息,半树梅花散发着淡淡的月光。
翻开的古书忽现巧妙诗词,短笺却难以承载悠悠话语。
相互思念遗憾相逢太晚,请不要错过品尝那鲜嫩的韭菜。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模仿原诗的韵律和用韵来创作新的诗词。
2. 吴仲山:此处的吴仲山具体所指不明确,可能是诗人吴锡畴的朋友或者同时代人。
3. 声利:指追求名声和利益的行为。
4.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这里代指车轮,意指忙碌奔波的生活。
5. 林下:树林中,这里指隐居生活。
6. 幽芳:指香气淡雅的花卉,这里象征隐逸的高雅品质。
7. 一池草色:春天的景色,草绿油油的。
8. 半树梅花:形容梅花的美丽,月光映照下的梅花显得格外芳香。
9. 古锦:质地精良的古老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诗歌。
10. 诗眼:对诗歌的独到见解和理解。
11. 短牋:简短的书信。
12. 话头:说话的话题,谈论的事情。
13. 相:互相。
14. 恨相逢晚:遗憾相见太晚。
15. 莫惜:不要吝惜,不要犹豫。
16. 韭黄:春天新生的韭菜,鲜嫩可口。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与友人共享田园乐趣的诗歌。开篇以“声利驱人万毂忙”暗喻世俗名利让人心神疲惫,而诗人选择了在林下赏景寻幽,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接下来的两句“一池草色春不尽,半树梅花月也香”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联“古锦忽分诗眼巧,短牋难寄话头长”描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文墨交流,他们通过诗歌来抒发彼此的情感与想法。虽然纸短情长,但文字间充满了深厚的友谊。最后两句“相望正恨相逢晚,莫惜来过剪韭黄”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相聚的心情,并邀请他共品佳肴,共度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答吴仲山》是南宋诗人吴锡畴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当时宋室南渡,战乱频仍,家国之悲、山河之恸激荡在诗人们的胸怀之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诗人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吴锡畴本名冶,字元范,号竹洲,浙江钱塘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家族地位显赫。然而,到了吴锡畴这一代,家道中落,他本人也并未取得功名,只做过一任小官。尽管如此,吴锡畴却并未沉沦,他勤奋读书,广交文友,学识渊博,文采斐然。这首《次韵答吴仲山》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吴锡畴以委婉的笔触抒发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战乱的不满。他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感慨和忧思。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