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茶红白二种
樟原岭下野山茶,半是红花半白花。
雨里向人俱有泪,花中隠士自成家。
依稀薝卜稍头雪,仿佛棠梨脸畔霞。
恐是山君双侍女,不应临路久咨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樟树林下的野山茶,有一半是红色花朵,一半是白色花朵。雨水中的花儿都含着泪水,花中的隐士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园。模糊的薝卜树梢上的雪,仿佛是棠梨树旁的脸庞上泛起的红霞。可能是山神的两个侍女,不应该在路旁长久地叹息。
去完善
释义
1. 樟原: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在地附近的地方。
2. 野山茶:即茶花,又称为山茶花。
3. 红花:指红色的野山茶花。
4. 白花:指白色的野山茶花。
5. 花中隠士:这里指野山茶花的自然生长状态,没有受到人工干预。
6. 薝卜:又名香团花,花瓣洁白如雪。
7. 棠梨:又名沙梨,花朵呈红色或粉红色。
8. 山君:山神的意思。
9. 双侍女:可能比喻两种颜色的野山茶花。
去完善
赏析
《野山茶红白二种》项安世这首诗歌,描绘了生长在樟树原野的山茶花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红、白两种颜色的山茶花的描绘,以及山茶花在雨中的姿态,展现了其坚韧的品格和生活的热情。同时,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茶花比作“花中隠士”,突显出其在山野间的独立与自足。此外,诗人还将山茶花与薝卜、棠梨等植物相比拟,进一步凸显了山茶花的美丽。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山君(即山神)的两个侍女作比,暗示了山茶花的高贵地位,表达了对山茶花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歌,项安世以其独特的手法,将对山茶花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山茶红白二种》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项安世的作品。项安世在南宋时期以文学和书法闻名于世,尤其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见证了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一时期,南宋与金朝分治南北,北方的金朝势力强大,而南方的南宋则相对弱小。尽管如此,南宋在经济、文化方面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项安世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他在官场沉浮多年,曾担任过太学正、国子博士等职,但始终未能施展抱负。此外,他还受到排挤,被贬谪到外地,过着清苦的生活。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野山茶红白二种》是较为典型的一首。这首诗描绘了山野中盛开的红色和白色的山茶花,通过对比两种花的色彩和形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中的无奈与感慨。总之,这首《野山茶红白二种》既展现了南宋时期的自然景色,又揭示了诗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心路历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