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一

标题包含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一
二老毫端一滴曹,唤醒䆿语没忉忉。 更无慧可安身处,作么当时立得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二老毫端一滴曹":此处的"二老"指的是佛教中的两位大阿罗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毫端一滴曹"意指他们书写的佛经一字千金,极其珍贵。 "唤醒尘语没忉忉": "尘语"比喻世俗之言,“忉忉”形容苦难的声音。这句话意思是,这些珍贵的佛经能够让听到的人忘掉世俗的烦恼,使心灵得到解脱。 "更无慧可安身处":这句话表达了修行者在佛法无边的世界中没有可以安定的地方,即无法找到最终的归宿。 "作么当时立得牢":这句的意思是,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坚定地站立?这里表达的是修行者探索坚定信仰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一》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中,郑清之通过描绘“二老”的智慧和教诲,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二老毫端一滴曹”的形象比喻,展示了禅宗高僧的智慧和才情。这里的“二老”指的是两位有德望的高僧,他们犹如神笔马良,用他们的智慧之笔,书写出震撼人心的教诲。而“毫端一滴曹”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教诲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接下来,诗人以“唤醒舌语没忉忉”来形容禅宗教诲的力量。这里“没忉忉”的意思是“滔滔不绝”,意味着禅宗的教诲如同一股洪流,激荡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让人们从昏睡中苏醒,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然而,诗人并未在此停笔,他继续问道:“更无慧可安身处,作么当时立得牢?”这实际上是对人们如何处理生活困境的一种质问。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在这些困难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呢?诗人认为,只有依靠禅宗的智慧,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立足之地,坚定地站在人生的道路上。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教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苦难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以及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一》,是南宋诗人郑清之(1176-1251)的作品。诗人在此期间,历经了从太学上舍生、通判、知州等政治生涯的浮沉。由于身处南宋末年,政局动乱不安,民不聊生,郑清之对此深感忧虑。 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坎坷,虽然历任地方官员,但始终无法完全施展抱负。他在面对现实的无奈时,将信仰寄托在禅宗佛教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禅僧、佛陀来消解内心的苦闷和困惑,使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 结合这一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诗歌以赞颂禅僧与佛陀为主旨,流露出诗人对禅宗佛教虔诚信仰以及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