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万叠灯山辊绣毬,怕寒骑马著驼裘。
要看十里红莲满,须上谯门最上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数灯光重叠如锦绣球,怕冷的人骑着马穿着厚实的驼毛大衣。
要想看到十里的莲花盛开,必须登上城楼的最高处。
去完善
释义
1. 元宵: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张九成:南宋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国史院编修。
3. 万叠灯山:形容灯海连绵不断的样子。
4. 辊绣毬:又称滚绣球,古代的一种游戏。此处指灯海像绣球一样滚动。
5. 怕寒骑马著驼裘:表示怕冷的人需要穿厚实的衣服来抵御严寒。
6. 红莲:指花灯,因其外形酷似荷花而得名。
7. 须上谯门最上头:必须登上城门最高处才能看到最美的景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元宵》诗描绘了元宵节时热闹的观灯场面。诗人以“万叠灯山辊绣毬”形容灯火辉煌的盛况,让人仿佛看到了灯火如山的景象。而“怕寒骑马著驼裘”则展现了人们在寒冷中穿着厚重衣物观赏花灯的情景,展现出人们节日中的热情与欢乐。最后两句“要看十里红莲满,须上谯门最上头”则传达出诗人想要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元宵夜美景的愿望,表现出他对于这个热闹节日的喜爱与赞赏。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宵》张九成这首古词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当时词人张九成在元宵节这天感怀节日氛围,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在南宋年间,由于金国的入侵,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很多人背井离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个背景下,张九成因战乱被迫离家,流寓异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九成的《元宵》一词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元宵节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晚上观灯、赏明月、猜灯谜,共度佳节。然而,对于身处异乡的游子来说,这个本该欢庆的节日却成了他们思亲怀乡的日子。因此,《元宵》一诗表达了作者身处乱世、他乡思家的痛苦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