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二十六日复出城

标题包含
二十六日复出城
杜门不肯出,既出不忍归。 借问胡为尔,江山栖落晖。 濯濯漱寒玉,青青入烟霏。 柳色明沙岸,花枝作四围。 玉塔天外小,渔舟云际微。 兴远俗情断,心闲人事稀。 我本江湖人,误落市朝机。 计拙物多忤,身臞道则肥。 所以此胜槩,一见不我违。 吟余尚多思,白鸟背人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张九成"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较少。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杜门不愿出门,出门后又不想回去。 试问为何如此,因眷恋江山的晚霞。 清澈的水洗尽严寒,绿色的小草在云烟中摇曳。 柳树在沙岸边显得明亮,花枝簇拥在四周。 宝塔在远处似乎变小了,渔船在云雾里若隐若现。 兴致盎然,俗事纷扰已断绝;内心宁静,纷扰世事也稀少。 我本是江湖中人,却误入了都市纷扰之地。 用计笨拙总遇到不顺之事,但精神世界却很丰足。 因此这样的美景,令我一见如故,无法忘怀。 吟诗之后仍有诸多思考,白鸟背人飞翔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杜门:闭门,隐居不出。 2. 不忍归:舍不得回去。 3. 胡为:为何。 4. 江山:江河山岳,此处指自然风光。 5. 栖落晖:栖息在夕阳下的风景中。 6. 濯濯:明亮貌。 7. 漱寒玉:洗刷着寒冷如玉的水流。 8. 青青入烟霏:青山翠树融入云烟之中。 9. 柳色明沙岸:柳树的颜色使沙滩明亮起来。 10. 花枝作四围:四周的花儿如同一圈屏障。 11. 玉塔:华丽的宝塔。 12. 渔舟云际微:渔舟在云海间若隐若现。 13. 兴远俗情断:游历山川的兴致远胜于世俗之情。 14. 心闲人事稀:心境悠闲,人际琐事就少。 15. 本:原本。 16. 江湖人:泛指在江湖上生活的人,即普通百姓。 17. 误落市朝机:误入了尘世的纷扰。 18. 计拙物多忤:才智不足,常常与事物产生冲突。 19. 身臞道则肥:身材消瘦,但道德却日益丰满。 20. 所以此胜槩:因此这里的美景。 21. 一见不我违:初次见到这美景就不舍得离开。 22. 吟余尚多思:吟诗之余仍有多思之心。 23. 白鸟背人飞:白色的鸟儿在人背后飞翔。
去完善
赏析
《二十六日复出城》是南宋诗人张九成的作品,描绘了山水景色的美丽和恬静。诗歌以流畅的笔墨,表达了自己在江山落晖中寻求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首联“杜门不肯出,既出不忍归”,描述了作者避世独居的心态。在喧闹的世界中,他宁愿闭门不出,但一旦涉足自然美景,便不忍匆匆回归尘世。 颔联至颈联,诗人开始描绘眼前的景物:江河之中,落晖洒满山川;柳树和鲜花点缀着岸边,清新脱俗;远处的玉塔和小小的渔舟也令人陶醉。通过这些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祥和,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沉静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尾联部分,作者提到了自己原本是江湖之人,却因命运而误入尘嚣,故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虽然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十六日复出城》是南宋词人张九成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1年,即南宋绍兴元年。在这一年里,南宋朝廷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使得当时的民众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 在这个时期,张九成正担任着秘书省的官职,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危亡和民众的苦难。作为一名有责任的文人,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一方面,南宋朝廷为了维持统治地位,不得不对金国卑躬屈膝;另一方面,民间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九成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