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屈爽

标题包含
答屈爽
至人喜旷达,所遇无形迹。 非乐重其放,中心本纯一。 东晋尚书令,简文用王述。 论事匪卓越,动意皆真率。 以此能过人,谢安亦降挹。 微物器褊浅,举趣半出匿。 静坐本无事,城府强扃鐍。 终日如寒虫,啾啾复唧唧。 计校不满毫,血尽死犹泣。 疾趋赴冥嚣,但如水就湿。 竟老何能为,纷然众恶集。 古先有至言,小人长戚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至人喜豁达,生活中的点滴不刻意追求。 他们并不是喜欢放纵,内心纯真如一。 东晋时期,尚书令简文帝重用王述。 他的谈论并非卓越惊人,却真诚坦率。 因此他超越了众人,连谢安也对他尊重有加。 那些卑微的人心胸狭隘,行为常常半遮半掩。 沉静的时候原本心无波澜,却被私心杂念困扰。 整日惶恐不安如同寒冷的小虫,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虽精心计较到分毫,但最终耗尽鲜血死去仍不停哭泣。 急忙奔向喧嚣的世俗,就像水自然流向低处。 直至老去也无法改变什么,种种丑恶聚集在一起。 古代圣贤早已留下至理名言:小人才会患得患失。
去完善
释义
1.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2. 形迹:指外在表现和行为痕迹。 3. 重:看重。 4. 放:放纵。 5. 本:根本,本质。 6. 纯一:纯洁无瑕。 7. 尚书令:古代官职名,尚书省的长官。 8. 简文:指南朝齐国皇帝萧赜。 9. 用:重用。 10. 王述:字怀祖,东晋时期大臣。 11. 论事:谈论政事。 12. 匪:通“非”,表示否定。 13. 卓越:超越寻常。 14. 动意:言行举止。 15. 真率:真诚直率。 16. 以此:因此。 17. 人:普通人。 18. 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 19. 降挹:降低身份。 20. 微物:卑微之人。 21. 器褊浅:形容心胸狭隘,见识浅薄。 22. 举趣:行为动机。 23. 半出匿:部分显露,部分隐藏。 24. 静坐:安静地坐着。 25. 本无事:原本没有什么事情。 26. 城府:比喻心机或心机深重的人。 27. 强:勉强。 28. 扃鐍:锁闭,喻指封闭内心。 29. 终日:整天。 30. 如寒虫:像寒冷的虫子一样。 31. 啾啾:象声词,形容虫鸣声。 32. 唧唧:同上。 33. 计校:计算,计较。 34. 不满毫:不足百分之一。 35. 血尽死犹泣:即使死亡,也要将血液耗尽。 36. 疾趋:快速前行。 37. 冥嚣:喧闹的尘世生活。 38. 但如水就湿:如同水自然会流向湿润的地方。 39. 竟老:终其一生。 40. 何能为:能做些什么。 41. 纷然:众多杂乱的样子。 42. 恶集:各种邪恶的事情汇集。 43. 至言:最有道理的话。 44. 小人:品格低下的人。 45.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以答屈爽为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了东晋尚书令王述、谢安等人,以及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诗人认为,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超越常人,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纯真和率真。而相比之下,那些过于计较琐碎小事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冷静稳重,实则内心充满了担忧和焦虑。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真实人性的向往和对虚假面具的批判。同时,诗人还借用了古人关于“小人长戚戚”的至理名言,警示世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世俗的诱惑蒙蔽了双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屈爽》是唐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期间,李复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同时也因为个性刚直,不被权贵所容,因此在官场上的遭遇颇为坎坷。 在天宝年间,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由于皇帝沉迷声色,朝政逐渐腐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复作为一名文人,一方面对国家的繁荣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对政治的黑暗感到忧虑。这种矛盾的心情在《答屈爽》中得到体现:“劝君勿叹息,此道当自知。屈子忠臣耳,爽翁义士思。”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以及对不公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