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斋独坐
飞雨日萧萧,秋风收晚暑。
掩关兀然坐,默与玄相遇。
坐久忽相忘,玄我无宾主。
神游出八纮,鸿蒙见气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暴雨倾盆时,萧瑟的秋风驱散了傍晚的热气。
闭门静坐,默默地和宇宙奥秘相互交心。
静思久久,恍若忘记了我自己、宇宙的主客之分。
精神出游,直入浩瀚苍穹,看到混沌之初的生命之源。
去完善
释义
1. 飞雨:指飘洒的雨点。
2. 萧萧:形容风雨急骤。
3. 秋风:秋季的风。
4. 晚暑:傍晚的暑热。
5. 掩关:关门。
6. 兀然:突然。
7. 玄:黑色,这里指道家所说的“道”。
8. 相忘:相互忘记。
9. 八纮:泛指四方远近之地。
10. 鸿蒙:混沌蒙昧的状态,这里指天地未开时的景象。
11. 气母:元气之母,即造化之源。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东斋独坐”为题,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以及自己的心境。诗人首先通过“飞雨日萧萧,秋风收晚暑”的描述,展现了初秋时分的美景,天气由炎热转为凉爽,雨水洒落,给人带来丝丝凉意。这种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从烦躁到宁静的转变。
接下来,诗人写到“掩关兀然坐,默与玄相遇”,将自己独处一隅,静静地思考人生哲理。这里的“玄”可以理解为深奥的道理或者人生的哲理。在诗人的沉思中,他仿佛忘记了自我的存在,“坐久忽相忘,玄我无宾主”,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精神遨游的状态,“神游出八纮,鸿蒙见气母”。这里的“八纮”代指天地四方,“鸿蒙”表示宇宙原始的状态。诗人将自己的思绪放飞,突破了空间的束缚,穿越到了宇宙的初始阶段,感受到了生命的本源。
整首诗,诗人以自然界的变化作为引子,逐步展开自己内心的思索,将自我与自然、哲理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斋独坐》是唐朝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田园生活态度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该诗创作于唐代,这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时代,诗歌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在这个时期,士人阶层开始兴起,文人墨客们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认同,这使得诗歌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抒发壮志的重要载体。
李复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不如李白、杜甫那样脍炙人口,但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却颇具影响力。李复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时期,这一阶段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斗争激烈,这对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复选择远离世俗纷扰,隐居山林,过起了清心寡欲的生活。他在东斋独坐时,感悟到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从而创作出了这首《东斋独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