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教和资中八景 其六 渔汀晚照
欸乃歌声酒力微,芦花汀上见斜晖。回光布彩随流水,返照依霞散古矶。隐约渔灯犹未起,苍茫钓艇已先归。何当来作烟波侣,共和渔汀晚照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嘿,唱唱歌、喝点小酒挺舒服,看那芦苇丛中的夕阳多美。阳光随着流水波动,映照着古老的石头岸。渔船还未点灯,而钓鱼的小艇已经早早回去了。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和他们一起生活在这片美好风景中,共同吟咏诗歌度过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欸乃:象声词,指船夫拉帆、摇橹等的声音。
2. 芦花汀:指长满芦花的浅水湖泊或池塘。
3. 斜晖:傍晚时分的夕阳余晖。
4. 回光:反射的光线。
5. 返照:日落时分太阳的余光。
6. 古矶:古老的石矶。
7.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8. 苍茫:空旷无边的样子。
9. 钓艇:钓鱼的小船。
10. 烟波侣:指与水波为伴的渔民。
11. 共和:共同创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渔舟唱晚的美景,借以表现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诗歌从声音、色彩及动静的对比中,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这样的画面:傍晚时分,微风拂面,伴着船工的劳动号子,岸边芦花飘荡,远处的晚霞映照着水面,渔舟灯火阑珊。尾联表达了诗人期待成为渔民伙伴,共同领略这渔汀晚照的意境。全诗通过对江景物的细腻描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教和资中八景 其六 渔汀晚照》是明代诗人王绅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即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繁荣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绅已经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他虽然曾经担任地方官员,但对官场生活并不感兴趣,更愿意回到家乡,过上清静的田园生活。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自然美景有着深深的热爱,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明朝永乐年间,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同时,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诗派、词派竞相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王绅作为这个时期的文人,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作品也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