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二

标题包含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二
下士无虚坐,摛文有话言。 镇浮贤者业,袭庆相君门。 在郡行车乐,瞻天被诏温。 只应朝请日,三接涣宸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下层官员无须空坐,发文表达心中所想。 安定百姓是贤者的职责,承袭家业赢得显贵门第。 在郡县巡游的车马声中聆听音乐,仰望着天上的诏令感受温暖。 只因上朝禀报时,连续三次受到皇帝的恩赐与信任。
去完善
释义
1. 下士:指地位较低的人,这里指百姓。 2. 虚坐:指空位。 3. 摛文:指撰写文章。 4. 镇浮:稳定局势。 5. 贤者:贤能之人,这里指李运使。 6. 袭庆:继承喜庆,这里指家族幸福延续。 7. 相君:指宰相或君主。 8. 在郡:指在某地任职。 9. 车乐:指车马出行的欢乐景象。 10. 瞻天:仰望天空,这里指盼望皇帝的召见。 11. 被诏:接到皇帝的诏书。 12. 温:温暖,这里指皇帝的关怀和爱护。 13. 只应:只是应该,表示理所当然。 14. 朝请:指古代官员朝见皇帝的仪式。 15. 三接:多次接触,这里指皇帝多次召见。 16. 涣:分散,这里指皇帝恩赐的雨露洒满人间。 17. 宸恩:皇恩,这里指皇帝的恩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赵抃为送别李运使学士而作,全诗以“下士无虚坐,摛文有话言”开篇,意为在下位的人不能空坐,而应努力表现自己的才华,以言载道。接着的“镇浮贤者业,袭庆相君门”则强调贤者要镇定自如,传承家族荣耀的使命。再后面的“在郡行车乐,瞻天被诏温”表达了诗人对李运使学士即将离任的离别之情以及被任命为皇帝的使者而感到温暖与荣耀。最后两句“只应朝请日,三接涣宸恩”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在朝廷上享受皇帝的恩典。整首诗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通过对人物、情景和命运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和人世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时期,公元1041年前后,赵抃创作了这首《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二》。这一时期的北宋,正处于国家繁荣稳定、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赵抃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诗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衢州知州、成都知府等职务,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是赵抃写给李运使学士的一首送别诗。当时的李运使学士即将进京面圣,赵抃以诗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忠诚的期许。在这首诗中,赵抃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的国家繁荣和文化繁荣,以及赵抃本人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赵抃作为一个政治家兼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