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
佩玉鸣銮一笑空,至今华观叠青穹。
西山残雨虹腰白,南浦骄阳雁背红。
几度登临添感慨,半生漂泊老英雄。
槛前犹是唐年水,曾见王郎泛短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上佩戴的玉饰和响铃随着笑声空空作响,至今繁华景象依然叠立在蔚蓝的天空之中。西山的残留雨水让彩虹像一条白色的腰带,而南边的沙滩则被骄阳照得如同雁背上的一抹红色。多少次我登高望远心生感慨,半生的漂泊让我成为了一位苍老的英雄。门槛前的江水依旧如唐朝时那般流淌,也曾看见王郎乘着小船漂浮在江面上。
去完善
释义
1.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的赣江之滨,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由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2. 章采:唐代诗人章碣的诗文集,此处引申为章碣诗的文采之意。
3. 佩玉鸣銮:形容人身份高贵,此处指滕王阁的高贵气派。
4. 一笑空:意指繁华一瞬即逝,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5. 华观叠青穹:形容滕王阁建筑壮丽,层次丰富,直入云霄。
6. 西山残雨虹腰白:描写了雨后初晴时分的自然景观,西山的雨水还未完全消失,彩虹若隐若现,如腰间佩戴的白玉般美丽。
7. 南浦骄阳雁背红:描述了艳阳高照时的大雁飞行场景,阳光照射在南浦,大雁在天空中展翅飞翔,背部呈现出红色的羽毛。
8. 登临:登上高处,这里指登上滕王阁。
9.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
10. 半生漂泊:形容作者历经沧桑,四处游历。
11. 老英雄:年纪较大的英雄人物。
12. 槛前犹是唐年水:意指滕王阁前的江水依然流淌不息,象征着历史的不断延续。
13. 王郎:指唐朝的滕王李元婴,他建造了滕王阁。
14. 泛短篷:乘着小船在水面上漂浮。
去完善
赏析
《滕王阁》这首诗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叹。开篇“佩玉鸣銮一笑空”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嘲讽,凸显了今日滕王阁的繁华与壮观。接下来的四句“至今华观叠青穹。西山残雨虹腰白,南浦骄阳雁背红。”进一步展示了滕王阁的风光,无论是雨后彩虹还是骄阳下的雁群,都体现了大自然的壮美。
而后四句“几度登临添感慨,半生漂泊老英雄。槛前犹是唐年水,曾见王郎泛短篷。”则是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感慨,对年华逝去、英雄迟暮的悲哀。而最后一句的“曾见王郎泛短篷”则是对古人足迹的追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既描绘了滕王阁的美景,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及人生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滕王阁》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描绘滕王阁壮丽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
在这一年,由于一次历史事件,年仅二十八岁的王勃被朝廷流放到四川地区。这次流放使他在政治上遭受了重大打击,但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文学创作。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广泛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一方面,唐朝初期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外交流也十分活跃,这使得文人墨客们得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情;另一方面,朝政腐败、党派纷争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受到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勃以他卓越的诗才和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脍炙人口的《滕王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