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一首
忆昔城南会,珮马轻春风。
芳华感人心,折赠以为容。
俯仰一相失,去若南飞鸿。
青青女萝衣,蔚蔚石上松。
岁寒无夕秀,安得长相从。
愿为日月光,落君怀袖中。
三五如循环,千里宛可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起当年城南相聚时,马儿佩戴着玉佩在春风中行走。
美好的年华感动人心,我们折下花朵赠送给对方作为礼物。
然而时光流转,转眼就失去了彼此的踪影,离去就像南方的大雁。
你穿着青翠的女萝衣,我如同巍峨的石上松。
岁月寒冷,我们的感情无法保持长久。
我希望自己能像日月之光,照进你的心房。
十五月圆月缺,犹如人生轮回,虽然我们相隔千里,心意却能相通。
去完善
释义
1. 城南:这里指位于城南的聚会地点。
2. 珮马:指装饰华丽的马匹。
3. 芳华:美好的年华或景色。
4. 折赠:指采摘植物赠送他人。
5. 俯仰:表示时间很短,转眼之间。
6. 女萝衣:此处借指诗人的好友或所爱之人。
7. 蔚蔚:草木茂盛的样子。
8. 石上松:生长于石头上的松树,象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9. 岁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里借指困境或艰难时期。
10. 无夕秀:无法在夜晚时绽放美丽。
11. 安得:怎能,怎么能。
12. 日月光:阳光和月光,比喻光明和温暖。
13. 三五如循环:三五轮转如同循环往复。
14. 千里宛可同:虽然相隔千里,但情感相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诗人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忆昔城南会,珮马轻春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美景,通过城南之会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诗人用“轻风”来形容春天的到来,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
颔联“芳华感人心,折赠以为容”则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珍贵。诗人通过“折赠”这个细节,展示了友人间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同时,诗人以“芳华”来形容友情,使得这种情感更加感人至深。
颈联“俯仰一相失,去若南飞鸿”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诗人以“南飞鸿”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离去时的情景,使得离别的氛围更加浓厚。
尾联“愿为日月光,落君怀袖中”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期许。诗人以“日月光”为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他希望自己能像日月之光一样,永远陪伴在友人身边,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歌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昔一首》是南宋诗人赵崇嶓创作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35年,当时正值南宋理宗时期,金国灭亡,元朝开始崛起。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面临着北方蒙古铁骑的压力,疆土日蹙,民生疾苦。
诗人赵崇嶓生逢乱世,他的人生际遇与时代紧密相连。他曾担任州县官吏,深知民间疾苦,对百姓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在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百姓的苦难后,赵崇嶓深感忧虑和责任。他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忆昔一首》。
在这首诗中,赵崇嶓回顾了往昔的繁华盛世,感叹如今的衰落景象。他以历史为鉴,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要珍惜和平的时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对百姓幸福生活的祝愿。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