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云安道
元日度巴云,时逢朐䏰人。
野梅空自落,山鸟暗知春。
不醉新年酒,徒悲异域身。
无穷倦行意,亭柳漫风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年的第一天里,我来到了巴云之地,恰巧遇到了来自朐䏰地区的人。郊外的梅花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飘落,山间的鸟儿悄然无声地感知着春天的到来。新年之际,我没有喝下那新年的祝福之酒,而是为异乡漂泊的自己感到悲伤。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疲倦不堪的我只能倚靠在亭边的柳树下,任凭风吹过我的脸庞和衣襟。
去完善
释义
1. 元日: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2. 巴云:即指重庆市云阳县。
3. 朐䏰人:朐䏰县位于现在的重庆万州区一带,这里泛指当地的人。
4. 野梅:野生梅花。
5. 山鸟:在山间生活的鸟类。
6. 异域身:身处异地的感觉。
去完善
赏析
《元日云安道》是南宋诗人赵崇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元日(即春节)为切入点,通过对巴云、朐䏰等地的描绘,展现了山野春色与人间的离别之情。
首联“元日度巴云,时逢朐䏰人”,作者用元日的节日氛围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在巴云地区度过的春节,并巧遇朐䏰地区的故人。
颔联“野梅空自落,山鸟暗知春”,通过野梅凋零和山鸟感知春天的方式,表达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其中,“空自落”与“暗知春”形成对比,突显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衰败共存的哲理。
颈联“不醉新年酒,徒悲异域身”,是对人间离别的感慨。诗人不愿因新年的欢乐而沉醉于美酒,反而为自己的异乡之身感到悲哀。这里,诗人以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无穷倦行意,亭柳漫风尘”,描述了诗人疲倦不堪的脚步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将视角转向亭边柳絮,寓意着自己在漫漫人生路上,依然心怀期望,面对未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借元日的场景,揭示了自然与人世的离合悲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内心深深的愁绪与孤独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的冬天,苏东坡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而被贬谪至偏远的海南岛儋州。当时政治斗争激烈,他的好友纷纷受到牵连。在这样艰难的境地中,苏东坡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他除了参与乡村建设、改善当地教育外,还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如《元日云安道》:“三年问岁云安县,一日读碑双桂堂。”这首诗词是在琼州海峡附近的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所作,以云安古道为主题,体现了苏东坡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苏东坡在逆境中的坚守与担当,以及他在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