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诗 其一
端居洗尘虑,细读渊明诗。
畴昔慕此翁,寤寐忘调饥。
此翁非诗人,而有天然姿。
纷纷世事中,采采黄菊枝。
此语人共赏,此意畴复知。
知即翁之徒,高风接皇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家静处可以洗净烦恼,慢慢品读陶渊明的诗歌。从前我就很欣赏这位老先生,睁眼闭眼都会忘记饥饿的感觉。陶渊明并非职业诗人,却拥有天然的才华。在这纷繁的世俗之中,他却能采摘黄菊的枝条。这些话人们都能欣赏,这种意境谁又能理解呢?能理解的人就是陶渊明的知音,他们的高尚品质可以追溯到黄帝和伏羲。
去完善
释义
1. 端居:安定地居住;平静地生活。
2. 洗尘虑:涤除尘世的忧虑。
3. 细读:仔细地阅读。
4. 渊明诗:指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诗。
5. 畴昔:从前;过去。
6. 慕此翁:敬仰陶渊明这位诗人。
7. 寤寐忘调饥:形容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达到了夜思昼想的地步。寤寐,醒着或睡着的时候。调饥,调剂腹中饥饿。
8. 非诗人:不是传统的文人墨客,不追求雕章琢句。
9. 天然姿:指陶渊明的诗歌具有自然本色,无雕琢痕迹。
10. 纷纷世事中: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
11. 采采黄菊枝:采摘菊花枝条的意象,用以象征陶渊明的恬淡生活态度和高洁品质。
12. 人共赏:众人共同欣赏。
13. 此意畴复知:这种意境又有谁能理解呢?
14. 知即翁之徒:知道陶渊明的人就会成为他的追随者。
15. 高风接皇羲:高尚的品质与古人相通。
去完善
赏析
《读陶诗 其一》是赵崇嶓的一首读陶诗,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诗词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感慨。诗歌的意境优美,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端居洗尘虑,细读渊明诗”,描述了诗人自己沉静下来,仔细品味陶渊明的诗作。这两句开篇点题,为接下来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调。
其次,“畴昔慕此翁,寤寐忘调饥”,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深深敬仰之情。“畴昔”意味着长久以来的向往,“寤寐”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句凸显了陶渊明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接下来,“此翁非诗人,而有天然姿。纷纷世事中,采采黄菊枝。”这四句,赵崇嶓强调陶渊明并非一般的诗人,而是具有自然、纯真性格的人。虽然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中,陶渊明却能超然物外,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而后,“此语人共赏,此意畴复知。”则描绘出陶渊明的诗作充满了人生哲理,广受人们喜爱,然而真正理解其深层含义的人却并不多。这两句使读者体会到陶渊明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高深哲理。
最后,“知即翁之徒,高风接皇羲。”诗人认为能够领悟陶渊明诗歌真髓的人,定能继承其高风亮节,以崇高的道德风范追求理想与真理。这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深化了主题,突显了陶渊明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读陶诗 其一》是宋代诗人赵崇嶓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人入侵,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在此背景下,赵崇嶓深感世事沧桑,他对陶渊明的不慕名利、热爱田园生活的态度产生了共鸣。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他在官场失意后选择回乡务农,过上了宁静的田园生活。
赵崇嶓通过阅读陶渊明的诗歌,感受到了陶渊明的超凡脱俗和高尚情操。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读陶诗 其一》,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赵崇嶓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