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捧心图
吴苑风光越水春,两山眉里笑颦分。
腹心别有堪忧处,狂杀君王藐不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吴国的美丽景色和越地的春水相映成趣,两座山峰就像美女的眉毛一样微笑。然而,内心的担忧却不能忘记,有些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但君王却视而不见。
去完善
释义
1. 吴苑:吴国的皇家园林。这里指代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战之地,即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2. 越水:即越溪,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境内,是古代越国的重要水道。
3. 两山:这里指的是浙江境内的两座著名山峰——西子湖边的西湖与越王山。
4. 忧:担忧,忧虑。
5. 狂杀:过分,太甚。
去完善
赏析
《西施捧心图》这首诗描绘了越国美女西施的绝世美貌和她与吴王夫差之间的故事。诗中“吴苑风光越水春”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吴国的美丽风光和春天的气息,为下文描绘西施的形象铺垫了背景。“两山眉里笑颦分”则进一步通过描述西施的笑容和皱眉,展现出她的迷人魅力。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腹心别有堪忧处”,暗示了西施内心的忧虑。这里的“狂杀君王藐不闻”,揭示了吴王夫差被西施的美貌迷惑,对她的忧虑和痛苦浑然不觉,表现出一种讽刺和批判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西施捧心图》通过对西施外表和内心世界的描绘,既赞美了她的美丽,又揭示了她的忧虑,同时还对吴王夫差的愚昧进行了讽刺,使得整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赵崇嶓的这首《西施捧心图》问世。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兵入侵,国家危亡。作为一名南宋文人,赵崇嶓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不幸。在这种背景下,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赵崇嶓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不得不靠自己的努力谋生。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民间疾苦、关注民生问题为主题,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西施捧心图》中,赵崇嶓通过描绘古代美女西施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和善的追求。他通过对西施捧心这一动作的刻画,展示了西施的柔美和善良。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像西施那样美丽、善良的美好愿望。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赵崇嶓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看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