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意
开帘野水声,倚杖青山色。
幽意在人间,人间不相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打开窗帘,听见了野外小溪的潺潺水声;拄着拐杖,欣赏着远处青山的美景。这宁静的意境仿佛是来到了世外桃源,然而这样的美好却似乎并不被世人所知晓和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赵崇嶓:宋代诗人。
2. 开帘:打开窗帘。
3. 野水声:田野间水流的声音。
4. 倚杖:靠着拐杖站立。
5. 青山色:青山的景色。
6. 幽意:指隐居的意愿。
7. 不相识:没有人知道。
去完善
赏析
《幽意》是南宋诗人赵崇嶓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人生哲理的诗歌。首联“开帘野水声,倚杖青山色”描述了诗人在户外所闻所见的美景:帘幕打开,潺潺流水声传来;拄着拐杖,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山色。这样的画面宁静、和谐,让人心旷神怡。
颔联“幽意在人间,人间不相识”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幽意”来比喻自己内心的境界,这个境界超越了世俗纷扰,充满静谧与宁静。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美好的意境往往被人们忽略或不理解。诗人通过这一对比,传达出他对人们无法领悟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无奈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意》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赵崇嶓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
在那个时候,赵崇嶓正遭受着个人和时代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他仕途坎坷,曾两度进士及第,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直担任地方官职;另一方面,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疾苦颇多。
在这个背景下,赵崇嶓选择退居山林,将山水田园作为心灵的寄托。他在诗歌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这首《幽意》,我们可以感受到赵崇嶓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精神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