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凭远亭

标题包含
凭远亭
莎庭日日报平安,幽处依然绝往还。 平野四围天一幅,有人踏雪看南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崇嶓(1895-1970),字子云,号竹君,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 赵崇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日在莎庭里报平安,寂静的地方仍不常有人来人往。 在四周平坦的原野上,天空就像一幅画卷,有人踏着雪去看那远方的南山。
去完善
释义
1. 凭远亭:是诗人在郊外的一处亭子名。 2. 莎庭:莎,即草名;庭,指院子。意为草庭,此处表示郊外自然的环境。 3. 日日报平安:平安,这里主要指代安静、和平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日日报平安”表达了对这种环境的喜爱之情。 4. 幽处:指僻静的地方,即诗人所处的凭远亭所在之处。 5. 绝往还:断绝往来,诗人以“绝往还”强调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幽静,无人打扰。 6. 平野四围天一幅:形容四周平坦的原野如同画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陶醉。 7. 看南山: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世外桃源,其中提到“南望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这里的“看南山”,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凭远亭》是一首描绘宁静田园生活的古体诗。诗人赵崇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祥和的乡村景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莎庭日日报平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对平安的渴望。在这里,“莎庭”指的是长有莎草的庭院,象征着宁静的田园生活。而“日报平安”则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其次,“幽处依然绝往还”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远离。在这里,“幽处”指的是僻静的地方,暗示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而“绝往还”则意味着诗人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接着,“平野四围天一幅,有人踏雪看南山”这一联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田园风光。在这里,“平野四围天一幅”形象地描述了平原四周的天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有人踏雪看南山”则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有人踏着积雪欣赏南山的美景,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氛围。 总的来说,《凭远亭》这首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生动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凭远亭》是南宋诗人赵崇嶓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00年左右。在赵崇嶓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外患不断的困境之中。 当时,金国对南宋的威胁日益严重,两国战事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崇嶓作为一名官员,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危机和民众的苦难,内心充满了忧虑和责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在这个背景下,赵崇嶓创作了《凭远亭》这首诗歌。诗中以“江水流长,岁月如梭”来比喻国家命运的起伏不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他也通过描绘亭台楼阁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振兴的希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