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
梧桐叶叶生凉秋,燕山早寒已知遒。
则则力力叹不休,堂前月光使人愁。
停针罢线泪沾裳,朔风渐高天雨霜。
妾忧欲死幸未死,未死犹堪寄衣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片片落叶秋风起,燕地早寒已侵袭。声声哀叹不停息,堂前月色惹人愁。
针线停歇泪水沾衣裳,寒风渐高天上飘降白霜。我忧心欲绝但还活着,活着还能为你送去冬衣。
去完善
释义
1. 燕山:这里指燕门关以南的山地地区,位于今河北一带。
2. 则则:象声词,模拟低沉的抽泣声。
3. 力力:形容断续不断的哀泣声。
4. 朔风:北风,寒风。
5. 天雨霜:意指天空降下白色的结晶体,即严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征妇思夫之苦的诗。诗中通过一系列的自然景物和征妇的哀愁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战争的残酷无情和对征妇造成的极大伤害。赵崇嶓采用抑扬格五言诗的形式,将这种苦痛深深地投射到读者心中。
首联“梧桐叶叶生凉秋”以及“燕山早寒已知遒”为征妇之景,以“凉秋”及“早寒”渲染氛围,象征征妇内心深处的寒冷。尾联的“朔风渐高天雨霜”再次强化了这一效果,使全诗充满凄冷之感。“则则力力叹不休”和“停针罢线泪沾裳”直接描述了征妇的痛苦心态,表现出她在孤寂生活中的无力感和无奈感。 而其中“堂前月光使人愁”和“妾忧欲死幸未死,未死犹堪寄衣去”,巧妙地点出了月亮这一寄托思情的物象,诗人借月抒发了征妇对丈夫的深切挂念,表现其忧虑却无法自抑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征妇怨》是宋代诗人赵崇嶓的一首描绘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苦难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北宋时期,国家频繁受到周边民族的侵扰,如西夏、契丹等。因此,政府不得不频繁地发动战争来保卫国家的领土安全。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百姓被迫参军,其中就包括许多年轻的男子。这些男子的离去,让他们的家庭陷入困境,尤其是他们的妻子,她们被称为“征妇”。
赵崇嶓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富有同情心的诗人。他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痛苦。在这个特殊时期,赵崇嶓的妻子也可能成为了一名征妇。这使得他更加感同身受,写下了这首《征妇怨》。
在这首诗中,赵崇嶓以征妇的口吻,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丈夫的思念。他希望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唤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普通百姓痛苦的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