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
大雅终不群,古心应自许。
对之鄙吝消,疑是黄叔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大雅:指诗歌中的高雅之作。在这里指梅花诗。
终不群:始终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
古心:古人之心,指梅花的高尚品质。
应自许:应当自我期许,即认可自己的高尚品质。
鄙吝消:指看到梅花后,人的鄙俗之气得以消除。
黄叔度:东汉名士黄宪的字,以气节高尚著称。这里用黄宪来比喻梅花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咏梅》一诗以大雅而不群,古心自得的形象描绘了梅花的高洁品质。诗人借梅花的形象寄托自己的志趣和理想,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庸俗势力的鄙视。同时,以黄叔度这一历史人物来比拟梅花,增强了诗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梅》是南宋诗人赵崇嶓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宋朝时期,当时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赞美梅花的傲霜斗雪、凌寒独放的品质,寄托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决心,表现出对高尚品格的崇尚和坚守。
赵崇嶓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南宋,他亲身经历了当时的战乱和社会矛盾,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深感忧虑。他热爱自然,关注民生,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在咏梅时,他以梅花为载体,抒发了自己刚正不阿、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南宋社会危机重重,外患频仍,国家政权岌岌可危。然而,在这一特殊时期,文人墨客们仍然坚持诗词创作,以此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赵崇嶓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