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夜宿西充山驿闻雪
独宿西充馆,云雰洒竹关。
薄寒生永夜,乱响度空山。
残月犹共白,春风相与还。
一枝梅未寄,归梦越巴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住在西充宾馆,云雾弥漫在竹林之间。
微寒在漫漫长夜里滋生,各种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残月依然伴随着我,春风也陪伴着我归来。
梅花还未曾寄出,我的归梦已经穿越了巴山蜀水。
去完善
释义
《立春夜宿西充山驿闻雪》注释:
1.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的开始。
2. 宿:过夜,住宿。
3. 西充山驿:古代驿站的名称,位于四川省西充县。
4. 云雰(fēn):云雾,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5. 洒:散落,飘散。
6. 竹关:指竹林里的门户,这里可能指代西充山驿的入口。
7. 薄寒:轻微的寒冷。
8. 永夜:漫长的夜晚。
9. 乱响:杂乱的声音。
10. 空山:空旷的山野。
11. 残月:将落的月亮。
12. 共白:共同呈现出白色的景象。
13. 春风:春天的风。
14. 相与还:一起归来。
15. 一枝梅未寄: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尚未寄出写给家中亲人的书信。
16. 归梦:回家的梦境。
17. 巴蛮:古代对四川地区居民的称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立春节气为背景,描述了诗人在山中驿站过夜的情景。诗人以“独宿”开篇,点明了自己孤独的心境。接下来的“云雰洒竹关”,通过描绘云雾缭绕的竹林景象,展现了山中夜晚的氛围。
"薄寒生永夜,乱响度空山"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环境的感觉。虽为立春时节,但夜深时分仍感微寒,同时又能听到山间各种声响,说明诗人对于自然环境有着敏锐的感受。
接下来,“残月犹共白,春风相与还。”写出了天空中皎洁的月光和渐渐回暖的春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表达出诗人的心情从微寒到温暖的转变。
最后,“一枝梅未寄,归梦越巴蛮。”这一句把诗意推向高潮。虽然还没有看到梅花盛开,但诗人已满怀期待地开始设想回到家乡的梦想。这里的“巴蛮”指的是四川地区,暗示了诗人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立春夜宿西充山驿闻雪》是宋代诗人赵崇嶓所作。据史书记载,此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
赵崇嶓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然而,在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末年战乱频仍的时期。金兵南下,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民生疾苦。他亲眼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家国破碎的惨状,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赵崇嶓立志报国,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为国家出一份力。然而,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屡试不第。这使他深感挫败,但他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在游历山水、探访民情的过程中,写下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现壮志未酬之憾的诗篇。
在立春时节,赵崇嶓来到西充山驿投宿,忽闻窗外飘雪,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立春夜宿西充山驿闻雪》,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