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诗罢
一山秋意入柴扉,细读渊明采菊诗。
读罢依然成一莞,闲拈野草调儿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色中的秋天气息飘进了简陋的小屋,细细品读陶渊明描写采菊的诗句。读完不禁笑出声来,闲暇时拿几株野草逗弄玩味。
去完善
释义
1.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这里借指陶渊明曾隐居的田园生活之地。
2. 渊明:陶渊明的字,他是中国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
3. 采菊诗:陶渊明曾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饮酒·其五》,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描述了他在采摘菊花时的所见所思,展现出宁静致远的隐逸心态。
4. 一莞:即一笑,表示愉悦的心情。
5. 闲拈野草:在闲暇时随意摘下路边的野草。这里表现的是一种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阅读陶渊明诗歌时的情景和感受。首句“一山秋意入柴扉”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细读渊明采菊诗”来表达自己对陶渊明诗歌的热爱与欣赏。第三句“读罢依然成一莞”则表达了诗人读完陶渊明的诗歌后,不禁莞尔一笑,感受到了诗歌带来的愉悦。最后一句“闲拈野草调儿嬉”,描述了诗人用手随意摘取野草作为消遣,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崇嶓的《读陶诗罢》是一首表达作者感慨和体悟人生意义、向陶渊明精神致敬的诗篇。创作于北宋时期,此时正是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科考制度较为完善,文人墨客们有着许多展示才华的机会,然而竞争激烈、现实压力巨大。作者赵崇嶓就曾屡试不第,历经艰辛才逐渐崭露头角。这使得他在诗作中对陶渊明的赞美与向往显得尤为真挚。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因不满世俗的腐朽及官场黑暗,毅然辞官归隐田园。他以其优美的诗歌记录了自己闲适的生活以及感悟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典范。赵崇嶓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热爱,体现出他对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