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绣衾
江烟如雾水满汀。
早梅花、偏占浅清。
倚翠竹、寒无力,想潇湘、斜日暮云。
几回梦断阳春面,问百花、犹隔几尘。
趁月夜、霜风峭,约彩鸾、同载玉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烟雾弥漫,水面铺满了雾气。
早春的梅花独自盛开在浅浅的水边。
倚靠着翠绿的竹子,感觉寒气消退。想象着湘江边,夕阳西下,暮云漂浮的景象。
多少次梦回春天,想要赏花,却似乎隔着几重红尘。
趁着月夜,伴着寒冷的霜风,与彩鸾相约,一同吹奏玉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汀:水边平地,小洲。这里指江边的沙滩。
2. 早梅花:早春开放的梅花。
3. 偏占浅清:浅清,清澈的江水。此句意为,梅花在初春时节,早早地在清澈的江边盛开。
4. 翠竹:绿色的竹子。
5. 无力:此处指竹叶在寒冷的天气中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
6. 潇湘:湖南潇水与湘江合流后的水域名称,这里代指江南水乡。
7. 斜日暮云:夕阳西下,暮云沉沉的景象。
8. 阳春面:春天的景色,比喻美好时光。
9. 问百花:询问各种花的情况。
10. 犹隔几尘:尘,尘土,尘埃。这里是指距离春天还有一段时间。
11. 月夜:月光照耀的夜晚。
12. 霜风:带着寒霜的风。
13. 峭:陡峭,形容风大而急。
14. 彩鸾:传说中的一种凤凰,这里用来形容美丽的鸟儿。
15. 玉笙:玉石制成的吹管乐器,类似于现在的竖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江烟如雾、江水满汀的美丽景色,以及早春梅花的独特韵味。“早梅花、偏占浅清”,表现了梅花在寒冷的环境中傲然绽放,独占鳌头的姿态。接下来,作者通过描述翠竹的苍劲和潇湘的暮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下阕中,作者用“几回梦断阳春面,问百花、犹隔几尘”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对现实的无奈。随后,作者借“趁月夜、霜风峭,约彩鸾、同载玉笙”来表达自己在月夜中与彩鸾共舞,吹奏玉笙的浪漫幻想。整首词将自然景色、人文情感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恋绣衾》是宋代词人赵崇嶓的一首婉约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19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赵崇嶓身处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日渐衰弱的历史时期。
作为一位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赵崇嶓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关注。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描绘细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在这段时间里,赵崇嶓经历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关注民间百姓的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并致力于诗歌创作。然而,由于南宋政权的日益腐朽,他无法改变时代的命运,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之中。
总之,《恋绣衾》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历史时期。赵崇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