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
不作无舆叹,幽居体自胖。
能贫蔬食足,投老敝裘安。
浊酒融春意,青灯话岁寒。
外头无限事,忙杀不相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别抱怨平凡日子,隐居生活也能舒心适意。
粗茶淡饭足够温饱,年纪大了穿破衣也安逸。
喝点浊酒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点起青灯共度漫漫长夜。
外面世界千头万绪,忙碌却与我无关。
去完善
释义
1. 无舆:这里指没有官职地位的人,即平民百姓。
2. 幽居:指隐居避世的生活。
3. 体自胖:形容身体强健。
4. 能贫:能够忍受贫穷。
5. 蔬食:蔬菜类食品,泛指粗茶淡饭。
6. 投老:到了老年。
7. 敝裘:破旧的衣服,此处代指生活简朴。
8. 青灯:青荧的油灯,比喻孤寂、清苦的环境。
9. 岁寒:寒冷的冬天,此处寓意艰难困苦的岁月。
10. 外头:外面世界,相对于幽居的隐逸生活。
11. 忙杀:非常忙碌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幽居”,实际是在描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在诗中,诗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展示了自己的生活哲学。他没有为生活中的诸多琐事而感叹,而是选择幽居于世外,享受宁静的生活。
首联诗人直言自己选择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满足于幽居的恬静生活。他不用为世俗的事情烦忧,自然体态丰盈,心灵富足。
颔联诗人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有一颗清贫的心,就可以满足日常所需。而年纪渐老时,诗人也能接受自己的衰老,安心地过平凡的生活。
颈联中,诗人描绘了他在幽居生活中的两个场景:一是饮着浊酒,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二是点起青灯,与朋友谈论岁月的寒冷。这两个画面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尾联诗人则以一种达观的心态看待外部世界的纷扰。他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需要忙碌,但这些事情与他的生活并无直接关系,所以他选择不参与其中的纷争,保持自己的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居》是南宋诗人赵崇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隐居山林的恬静生活。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正值宋朝南渡,国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为了躲避战乱,选择幽居山林,过上宁静的生活。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儒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士人阶层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的追求愈发重视,他们崇尚“独善其身”,向往隐逸生活。赵崇嶓作为南宋诗人,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诗中表现出了超尘脱俗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