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明池(素盘)

标题包含
金明池(素盘)
桂海云蒸,瘴山雾暖,片雪何曾到地。羡长日、岛仙清暑,自学得、剪冰裁□。把岁寒、五出工夫,别妆点薰风,尽成清致。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一种凄凉如洗。 酝藉丰标浑无比。应似惜、潇湘蕙疏兰弃。纵未入、众芳题品,终自倚、一涯风味。待等间、留取遗芬,伴萝卜芳菲,蔷薇清泚。看佩贯胡绳,心灰宝燎,到了未输兰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崇嶓(1895-1970),字子云,号竹君,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 赵崇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桂花盛开的海边云雾蒸腾,多瘴气的山区雾气暖和,片片雪花从未落地。羡慕那些海岛上的神仙在炎炎夏日中避暑,他们学习如何切割冰凌裁剪花朵。在寒冷的冬日,五出的花儿争相盛开,它们用各自的装点来让和风吹过,尽显清新雅致。雨滴化作彩虹,阳光穿透晚霞照在焦土上,一切显得如洗净般凄美。 她仪态万千无人能及。她应是对那贫瘠而缺乏保护的兰花关爱备至。即使她并未入选百花竞艳,但始终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等待时机,留下她的芬芳,与萝卜的花儿、清澈的蔷薇为伴。看她的佩戴如同胡绳相配,内心烧尽的宝贝未必不如兰花高雅。
去完善
释义
1. "桂海":指桂林一带的沿海地区。 2. "瘴山":指南方的湿热地区。 3. "片雪何曾到地":指在南方地区,很少能看到下雪的景象。 4. "学得的剪冰裁□":意为模仿制作雪花的过程。 5. "五出":即五行,这里指雪花的五个基本形状。 6. "虹雨":即彩虹。 7. "酝藉":指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知识。 8. "丰标":指卓越的风度和品质。 9. "应似惜、潇湘蕙疏兰弃":化用杜甫诗句"蕙草已老汀洲破"的意境,表现兰花的柔弱之美。 10. "虹雨翻晴":形容彩虹出现时雨过天晴的美景。 11. "等间":片刻之间。 12. "遗芬":残留的香气。 13. "萝卜芳菲":指普通的萝卜花。 14. "蔷薇清泚":指清澈的蔷薇河水。 15. "佩贯胡绳":指把香草系在衣带上。 16. "心灰宝燎":指燃香炉中的香料烧完,心字形的香灰落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词牌是“金明池”,主题是“素盘”,表达了作者对四季变换和自然景色的感慨。词中通过对“桂海云蒸,瘴山雾暖,片雪何曾到地”的描绘,展现了南国地域的特点,并借以感叹岁月匆匆,人生无常。同时,词中也暗含了对珍贵品质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词的下阙,作者用“酿藉丰标浑无比”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质和情操,以及对自己所坚守的信仰和理想的执着追求。虽然人生道路充满艰辛,但他仍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品质与价值是无与伦比的。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思考和感悟。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样的人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明池(素盘)》是南宋诗人赵崇嶓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素盘花盛开的景象。通过描述素盘花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局面,许多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赵崇嶓作为一位擅长写咏物诗的诗人,他在这首《金明池(素盘)》中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崇嶓可能正身处江南地区,目睹了素盘花在春天的美丽绽放。他对这种花朵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的向往。此外,赵崇嶓也可能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热爱咏物诗风的影响,希望通过描绘素盘花的美好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