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方春事锄犂,晚节多黍稌。
鸡豚乐丰岁,一饱轻万事。
少长情熙熙,呼唤相尔汝。
虽无礼节拘,气象应近古。
先进不可期,无怀在农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正是耕田种地的时节,丰收之时则稻黍繁茂。
家禽牲畜喜欢丰饶的岁月,吃饱肚子就能看轻万事。
老少之间感情和睦,互相招呼如同亲人。
虽然没有繁琐的礼仪束缚,但气氛却相当古朴。
过去的贤人难以企及,但愿像无怀氏一样在田园中安身立命。
去完善
释义
1. 方春:正值春天。
2. 事:从事,做。
3. 锄犂:即耕作的意思。
4. 晚节:指庄稼成熟的季节。
5. 黍稌:泛指农作物。
6. 鸡豚:指鸡和猪等家畜。
7. 丰岁:丰收的年景。
8. 一饱:吃得饱。
9. 轻万事:指对世事无挂念。
10. 少长:年轻人和老年人。
11. 情熙熙:形容人们生活和谐愉快的情景。
12. 呼唤:打招呼,互相问候。
13. 相尔汝:互相以你我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14. 礼节拘:受礼仪约束。
15. 气象:指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
16. 近古:接近古代的生活方式。
17. 先进:指品德高尚的人。
18. 无怀:比喻淳朴的民风。
19. 农圃:农民耕种之地。
去完善
赏析
《田家》是北宋诗人赵崇嶓的一首描绘农村田园生活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农民春耕、丰收、欢乐的描述,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古老淳朴风气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于现代社会中失去纯真的人情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田家》是南宋诗人赵崇嶓所作的一首描绘农村田园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
赵崇嶓生活在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崇嶓深感民生疾苦,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充满了同情。他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的关切之情。
在《田家》这首诗中,赵崇嶓通过对农民的描绘,展现出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场景。他关注农民的劳动成果,感叹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忍受繁重劳动的艰辛。同时,他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中的艰苦条件,如简陋的住房、恶劣的天气等。这些描绘都透露出作者对农民命运的关切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