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水寺

标题包含
白水寺
暂假僧房憩,炎蒸觉顿忘。 谁知六月雨,已似九秋凉。 石径苔痕滑,稻花田水香。 鸣蝉休聒耳,容我此徜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时借宿在寺庙房间中休息,炎热的感觉似乎都忘记了。 谁能想到六月的雨水,竟然带给我秋天的凉爽感觉。 石板小路布满青苔显得湿滑,稻田边的田水散发着香气。 喧闹的知了请别打扰我的耳朵,让我在这里尽情地漫步吧。
去完善
释义
1. 暂假僧房憩:暂时借住在寺庙中休息。假,借用;僧房,僧人居住的房屋,这里指寺庙。 2. 炎蒸:天气炎热如同蒸笼。炎,炎热;蒸,蒸煮,比喻热气逼人。 3. 顿忘:立刻忘却。顿,立刻;忘,忘记,忘却。 4. 六月雨:农历六月的雨水。 5. 已似九秋凉:已经像秋天一样凉爽。九秋,秋季的九十天,泛指秋天。 6. 石径苔痕滑:石砌的小路由于长满青苔而湿滑。石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苔痕,青苔的痕迹。 7. 稻花田水香:稻田里的花香随着水波飘散。稻花,稻谷的花;田水,稻田中的水。 8. 鸣蝉休聒耳:鸣叫的蝉儿请不要再吵扰我的耳朵。鸣蝉,鸣叫的蝉;休,不要;聒耳,吵闹耳朵。 9. 容我此徜徉:让我在这里自由地闲逛。容,允许;此,这里;徜徉,闲逛,漫步。
去完善
赏析
《白水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白水寺的情景以及感受。“暂假僧房憩”一句表现了诗人在寺庙中短暂休息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暂时抛开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接下来两句“谁知六月雨,已似九秋凉”,通过对比六月与九月的天气,突出了白水寺所在环境的清凉宜人。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白水寺的自然风光之美。“石径苔痕滑,稻花田水香”描绘了小路、稻田和周围的环境,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最后两句“鸣蝉休聒耳,容我此徜徉”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尽享悠闲的心境。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白水寺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水寺》是南宋诗人曾季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白水寺的眷恋之情。 在公元12世纪初,曾季貍正值壮年,他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宿。他曾游学四方,历经世事沧桑,但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回归平淡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政治腐败、外患频仍的社会环境中。金国侵略日甚一日,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但与此同时,民间文人墨客却在努力追求文化繁荣和心灵自由。在这种背景下,曾季貍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中的“白水寺”位于他的故乡江西庐陵,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他用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