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湖

标题包含
南湖
葛巾藜杖兴何长,为爱南湖六月凉。 雨在山头作云气,风来水面散荷香。 登临稍喜市声远,徙倚犹嫌归兴忙。 后日重来携枕簟,不妨午梦到斜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葛布和藜木手杖可以引发出多么深远的兴致,都是因为热爱那六月清凉的南湖。山头上雨水化作云雾之气,微风拂过水面,吹散了荷花淡淡的香气。登上高处欣赏美景时比较欣喜的是远离市井之声,悠闲地漫步仍觉得回家的步伐匆匆。以后再来这里的时候,我会带着枕头和竹席,不妨在午间的小憩中梦到斜阳。
去完善
释义
1. 南湖:诗人描述的南湖应指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地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2. 葛巾藜杖:诗人自比为隐逸之士,葛巾是古代一种头巾,藜杖是一种竹制的拐杖,象征田园生活。 3. 雨在山头作云气:形容山头的雨水蒸腾形成云雾的景象。 4. 风来水面散荷香:形容微风吹过湖面时,荷花散发出香气。 5. 登临:登上高处,这里指登山。 6.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7. 枕簟:枕具和席子,古人常用来表示休息或午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南湖的游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首联通过“葛巾藜杖”的形象描绘出诗人的形象,表现出其闲适的心情。颔联通过对山头的云雾和水面荷香的描绘,展现出南湖的景致之美,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感受。颈联则通过“登临稍喜市声远,徙倚犹嫌归兴忙”两句表达出诗人渴望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生活的情感。尾联则设想了未来再次来到南湖时的情景,预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留恋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湖》是南宋诗人曾季貍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46年。在这一年里,曾季貍作为南宋官员,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江南一带。在此期间,他游历了江南各地的山水名胜,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在内,权臣秦桧独揽大权,排斥异己,导致政治腐败;在外,金兵不断侵扰边疆,国家危机四伏。曾季貍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对时局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没有在困境中沉沦,反而更加坚定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湖》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曾季貍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对南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