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何处春晴好,西湖元巳朝。
马嘶堤上路,船过柳阴桥。
敲竹鹤声起,弄泉花影摇。
坐看游客尽,烟水思迢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哪里春天的晴朗最好,就是西湖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日子。
沿着堤岸上,马儿在嘶鸣;小船经过绿荫下的小桥。
敲打竹子,发出如仙鹤般的声音;抚弄泉水,花儿在花影中摇曳。
静静地看着游人散去,望着那烟雾弥漫的水面,思绪又陷入了遥远的思念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
2. 元巳朝:古代的一种节日,称为巳日或端午节。
3. 堤上:指湖边的堤岸。
4. 柳阴桥:柳树下的桥梁。
5. 敲竹:用竹子制成的乐器进行演奏。
6. 弄泉:玩弄泉水,这里可以理解为在泉水边嬉戏。
7. 花影摇:花的影子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8. 坐看:静静地观看。
9. 烟水:形容烟雾弥漫的水面。
10. 思迢迢:思念远方的亲人或者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好景象。在阳光明媚的春天,西湖显得格外美丽。诗中提到了马儿在堤路上奔跑、船只经过柳阴桥等画面,展现了西湖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人还描述了竹林中的鹤声和泉边的鲜花摇曳生姿的场景,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这一美丽的画卷之中。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游客离去的感慨以及对烟波浩渺的水面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将西湖的美丽景色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湖》是南宋诗人严粲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0年至1189年之间,正是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湖的景色依然美丽迷人,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严粲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吏部侍郎等职务,对文学、历史、哲学等学问颇有研究。此外,他还是一位书法家,作品受到当时人们的赞誉。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态度更加豁达,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在南宋时期,西湖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许多著名文人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严粲在此地游历,深感西湖之美,遂写下这首《西湖》诗,以表达对西湖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