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野兴

标题包含
野兴
身闲归未得,野兴日翛然。 抱牍无来吏,寻诗即散仙。 杯明松罅月,座引石根泉。 有客知余意,清风三两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光尚未能完全回归自然,田野之趣日渐使我悠然自得。 尽管公务繁多,但无人打扰我,寻找诗歌灵感之际,我便好似一名自在的仙人。 在明亮的月光下举杯痛饮,连松树间的缝隙也显得明亮无比;用石头间涌出的泉水烹茶煮酒,仿佛置身仙境。 有幸有位客人了解我的心思,此时清风吹拂,轻抚着三两根琴弦,共享这惬意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野兴:指诗人以野外的兴致为寄托,表达其向往自然的情怀。 2. 身闲:这里指诗人想要摆脱繁琐的公务而求得清闲。 3. 归未得:未能回到心中所向往的地方。 4. 翛然:自然超脱的样子,这里形容诗人沉浸于自然中的心情。 5. 抱牍:捧着文书,这里指处理公事。 6. 无来吏:没有公务需要处理的闲暇时光。 7. 寻诗:寻觅诗句,这里指诗人寄情于诗歌创作的过程。 8. 散仙:神话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形容诗人追求自由超脱的生活态度。 9. 杯明松罅月:在松树间的缝隙中看到明亮的月光,寓意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尽享自然的美好。 10. 座引石根泉:坐在石头旁边引入山泉水,暗示诗人与大自然的亲近。 11. 有客知余意:有知己了解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盼。 12. 清风三两弦:风吹过竹子的声音,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进一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古诗。诗人严粲通过描述自己在山间闲居的情景,表达了他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心情。 “身闲归未得,野兴日翛然”,诗人虽身处繁杂的世间,却因内心清静而感受到了无限的自在。他以“野兴”一词概括了这种心境,体现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抱牍无来吏,寻诗即散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纷扰,享受诗意人生的态度。他不愿被繁琐的公务所累,只想在诗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山间景色和生活的具体描绘:“杯明松罅月,座引石根泉。”月光透过松树缝隙洒下,照亮了手中的酒杯;坐在石头边,引泉水来饮用,这些都让诗人深感舒适和自由。 最后,“有客知余意,清风三两弦”,表明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宁静和快乐。他们一起欣赏山间的风物,聆听悠远的琴声,相互交流、理解,享受着自然的恩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山林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追求恬静、释然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兴》是南宋著名诗人严粲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0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这一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严粲也不例外。 严粲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可谓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官场,回到家乡。在家乡的日子里,他开始关注身边的自然风光和田野生活,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下这些美丽的景色。这首《野兴》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严粲所处的时代,由于战乱和动荡,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反思人生的价值,寻求内心的安宁。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田园山水,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压力。而严粲的《野兴》则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