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郡前山

标题包含
登郡前山
洛阳归客滞巴东,处处山樱雪满丛。 岘首当时为风景,岂将官舍作池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洛阳回来的游客困在巴东,到处都是山樱花开满了山坡。岘首那时的风光如画,怎能把官邸当作池塘和花圃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洛阳:古邑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2. 巴东:古代县名,在今重庆市东部一带。 3. 岘首:指湖北襄樊市的岘山。 4. 官舍:官员的住宅或办公地点。 5. 池笼:池塘中的鱼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羊士谔在洛阳旅行时的作品。诗人以洛阳归客的身份滞留巴东,沿途所见到的风景让他陶醉其中。诗中描述了山樱盛开的景象,满树的樱花如同白雪覆盖,给人一种浪漫而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对山樱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旅行中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岘首风景的喜爱,他认为这里的山水风光不应被官舍所束缚,而是应该自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宽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郡前山》是唐朝诗人羊士谔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羊士谔曾任监察御史、工部员外郎等职,此诗可能是他在担任地方官员时所作。 在天宝年间,大唐盛世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羊士谔在这个时期登上了郡前的山峦,感慨万分,创作了这首诗歌。他站在山巅之上,俯瞰着脚下的江山,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壮志豪情,心中涌起了万千思绪。诗人以登山为主题,表达了个人壮志难酬的忧郁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羊士谔的一生中,他曾多次经历宦海浮沉。在任监察御史期间,由于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贵,被贬为地方官员。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后的某一年冬天创作的,此时他已经领略了官场的险恶,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篇唤起人们的警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