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郡楼独酌
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嘉辰怅已失,残菊谁为惜。
櫺轩一尊泛,天景洞虚碧。
暮节独赏心,寒江鸣湍石。
归期北州里,旧友东山客。
飘荡云海深,相思桂花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可以为您翻译这首古文的优美现代白话文:
手下的官员们都该准备冬衣了,因为郡里的物资并不充足。
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让人惆怅不已,而枯萎的菊花又有谁来怜惜呢?
窗前摆放着一壶酒,欣赏着天空的美景,感受那辽阔无边的蓝天。
在这深秋的夜晚,我的心独自领略着美景,聆听着寒冷江水拍打在石头上的声音。
约定回家的日子就要来临了,曾经的友人已经成为了山中的隐士。
我们彼此的思念如同云海般深邃,又如桂花的香气那般洁白无瑕。
去完善
释义
1. 掾史: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地方官员。
2. 当授衣:根据时令更换衣物。
3. 稀物役:较少的事务活动。
4. 嘉辰:美好的时光。
5. 怅已失:惆怅感已经消失。
6. 残菊:凋谢的菊花。
7. 谁为惜:为谁惋惜。
8. 櫺轩:窗前的小屋,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地点。
9. 尊泛:指饮酒。
10. 洞虚碧:天空显得格外清澈明亮。
11. 暮节:傍晚时分。
12. 赏心:愉悦的心情。
13. 寒江:寒冷的江水。
14. 鸣湍石:湍急的水流冲击石头发出的声响。
15. 归期:回家的日子。
16. 北州里:北方的家乡。
17. 旧友:老朋友。
18. 东山客:隐居于东山的客人,这里指作者的旧友。
19. 飘荡:漂泊不定。
20. 云海:云层中的海洋,这里形容广阔的空间。
21. 桂花白:白色的桂花,这里代指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月十日这个特殊的节日中的孤独心境。诗人以掾史的身份在郡楼独酌,感慨时光流逝,季节更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景物、景色以及人物的描述,展现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哲思。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是唐代诗人羊士谔于贞元年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在郡楼饮酒的情景,抒发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九月十日”指的是重阳节后的第十天,这一天正值寒露时节,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景象凄凉。
在贞元年间(785-805年),羊士谔曾在地方任职,他的一生宦途坎坷,多次被贬。在这首诗创作时,羊士谔或许正身处异乡,孤独地在郡楼上饮酒。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诗人目睹了这一现实,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惆怅。
此外,羊士谔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之一,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羊士谔受到这些前辈诗人的影响,也在自己的诗歌中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