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池荷花

标题包含
南池荷花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 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 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 朝朝秖自赏,秾李亦何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蝉声喧闹在城墙边的溪流,荷花突然间绽放得繁多。 红色的花朵显得迷人而艳丽,花香弥漫过了湘江和沅江。 清凉的露水适合消解暑气,散步时只觉香气盈满长廊。 我每天都在欣赏这美景,就像秾丽的花朵一样无言而美丽。
去完善
释义
1. 蝉噪:形容蝉鸣声大作。2. 城沟水:指流经城市的护城河的水。3. 芙蓉:即荷花。4. 越艳:越地的美丽女子,这里比喻荷花。5. 芳意:美好的情思或意味。6. 湘沅:湘江和沅江,都是长江的重要支流,这里泛指南方水乡。7. 湛露:浓重的露水。8. 清暑:消除炎热的暑气。9. 披香:香气扑鼻。10. 朝朝:每天。11. 秖自赏:独自欣赏。12. 秾李:茂盛的李树,这里用来衬托荷花的盛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南池荷花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首句“蝉噪城沟水”,以蝉鸣的声音作为背景,突出了夏日炎炎的氛围。接下来“芙蓉忽已繁”,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盛开的情景,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红花迷越艳”一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荷花与越艳(指越地的美女)相比较,表达出荷花的鲜艳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女的美丽,这是对荷花之美的极高赞誉。“芳意过湘沅”则是对荷花香气的赞美,仿佛香气飘过了千里之外的湘江和沅江,使得整个空间都弥漫着荷花的清香。 接下来的“湛露宜清暑”和“披香正满轩”,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魅力:荷叶上晶莹的露珠使人在炎炎夏日感到清凉舒适;而满屋的荷香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这两句既写出了荷花的形态美,也传达了荷花的实用价值。 最后两句“朝朝秖自赏,秾李亦何言”,诗人以桃李的沉默反衬荷花的绚烂,以此表达对荷花的独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咏荷之作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池荷花》是唐朝诗人羊士谔的一首描绘荷花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86年,这是唐德宗贞元二年的一个夏天。在这一年里,诗人羊士谔在京城长安度过了一段闲适的生活,他时常在南池边欣赏荷花,领略自然之美。 当时正值唐朝盛世,国家繁荣昌盛,文化繁荣。唐诗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学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赞誉。羊士谔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诗歌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富有哲理而著称。 在这首诗中,羊士谔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荷花作为夏季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旺盛和活力的迸发。羊士谔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