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裴校书

标题包含
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登高在哪里能见到美好的风景,白霜覆盖在黄色的花朵上围绕着篱笆。只有高楼才能看到美丽的山景,稻田中的水流入了秋天的池塘。
去完善
释义
1. 登高:这里指登上高处观赏风景。 2. 琼枝:此处喻指美好的景色或事物。 3.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八月七至八日。此时昼夜温差变大,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称为“白露”。 4. 黄花:指菊花,秋天开花,黄色。 5. 绕篱:指菊花围绕篱笆生长。 6. 好山色:优美的山水景色。 7. 稻畦:稻田间的田埂。 8. 残水:残留的水。 9. 入秋池:进入秋天的水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通过“登高”和“琼枝”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奈。次句的“白露黄花自绕篱”则是以自然界的美景安慰自己,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接着,“惟有楼中好山色”凸显出诗人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而“稻畦残水入秋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婉转曲折,耐人寻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裴校书》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在创作这首诗时,羊士谔正身处宦海沉浮之中。他早年曾任佐著作郎、御史等职,但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在这个时期,羊士谔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大量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寄裴校书》就是其中之一。 羊士谔在诗中以裴校书作为倾诉对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虽然表面上看似在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但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思考。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羊士谔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